️ ❤️
从小时候读书认字开始,我发现自己对文字的摄入和输出,比其他人要敏感许多。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女孩,但在文字世界里找到了许多乐趣。八岁那年,爷爷带我去亲戚家串门儿,我趁他们闲聊的时候,随便看了看客厅墙上挂的画,然后转头一字不落地把上面的《莫生气》背了下来。我还记得当时亲戚惊讶的表情,以及以后每次爷爷带我出去,都要骄傲地跟人家展示一下我这项“才能”。
️ ❤️
九岁那年我转学,座位前面是当时我认为班里第二帅的男孩子,可是记忆里他好像对我不太友好。多年之后我在街上偶然遇见他,他见我的第一句是:“你就是那个小学同学,自从你来了之后,老师再也不读我的作文了!”我顿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还有他当时为什么没有好好给我写同学录。
️ ❤️
十岁的时候,我有了新伙伴陪我一起上下学。为了缓解路上不说话的尴尬,我每天都会给她讲一个故事。后来我在家门口的图书馆办了借书证,按着顺序把青少年必读书六个专辑全都看了个遍,以此来丰富我的故事储备。今年春节前夕,我和小伙伴走在工体的路上,我还在给她讲故事。她说:“你看,现在是不是特别像我们小时候放学回家?”我说:“是啊,我得感谢你锻炼了我的口才。”
️ ❤️
十二岁,班里订了《作文导报》,版面夹缝中的广告栏有投稿启示。也许那天老师留的作业不多,我思来想去,多写了一篇文章寄了过去。半个月过后,我收到一封回信,里面有印着我文章的报纸,还有二十块钱。我把那张纸币压在桌子玻璃板下面,一直没有花。此后我跟编辑一直保持通信,直到小学毕业。我已经不记得当时写了什么,可我仍然记得编辑的名字叫张泽民。
️ ❤️
上了初中,学校强制性要求参加“春蕾杯”作文竞赛。当时班里很多同学不喜欢长达三个小时的考试,早早交了卷子。我沉下心来,写完自己的故事。我很幸运去首师大参加了复赛,后来拿了全国三等奖,奖品是一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集》。
️ ❤️
高中我进了理科实验班,但却是理科生里文科最好的。一次模拟考试,当时深受“新概念作文”影响的我,突发奇想写了篇小说《透明》,然后阅卷老师以“不扣题”为由打了一个很低的分数。我拿着试卷给语文老师看,他看完轻轻放下试卷,很严肃地对我说:“我觉得,这才是全年级第一名的作文。”当然我的分数最后没有改,可我依然感谢我的语文老师——老陈,他总是给予我肯定。高考语文成绩我以一分之差成为了第二名,他似乎有些遗憾,我其实也有一点。但我希望告诉他,我一直在坚持写文章,没有让他失望。
️ ❤️
进入大学,我的第一志愿社团就是“翔宇东方新闻社”,大概是用一篇《铁锈中的父亲》打动了当时记者团的团长。我在这里认识的朋友,现在已经是幸福的已婚少女,可我依然觉得她还是那个一起开会一起选题一起打羽毛球的女同学。大三我成为院刊主编,和副主编“相爱相杀”工作,直到现在她还是会时常惹我生气,可我没告诉过她,社团活动结束的时候,她在宿舍门口说“以后我还能约你吃饭吗”这句话我记了很久。作为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我们之后一起吃了很多次饭,以后应该也会继续一起吃饭吧。
️ ❤️
这么多年,我以很多形式写过文章:书信、日记、作业、考试、qq空间、微博、朋友圈……记录生活趣事、每年生日例行撰文、感情失意时的抒发、给喜欢的人写的小故事……我发现文字对我来说,是一个良性的出口,有时候写完文章会激动得热血沸腾,有时候写完则泪流满面。虽然只是安静地坐下来码字,但是我的内心,已经走过了一段又一段波澜壮阔的旅程。我在长大,我的文字也在成长,而见证我一路走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 ❤️
今天是我毕业之后的第628天,开始独居生活的第116天。我好像没有过上理论中的生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体贴的爱人,成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我曾经为此沮丧过,但我发现,幸福快乐好像不能用统一标准去衡量。按照当下意愿过的人生,可能才是最好的人生。
️ ❤️
我其实算是一个比较好奇的人,在不确定的时候,希望能够去试一试。哪里有什么人生导师,一直指引你做正确的选择。谁还不是一路摸索,一路寻找的。虽然不知道每个阶段会怎样开始,又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是体面抑或狼狈,我都愿意欣然接受。作出选择的时候必然会经历阵痛,这是自由的代价。而明白不确定本身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会更努力去探寻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坚持自己的选择。我可能永远也不够好,但我一直走在更好的路上,这让我充满希望。
️ ❤️
人们总觉得生活无趣,也许是你我还没有找到有趣的活法。转念想想,正因为内心是一片荒原,才易得大施拳脚的成全。当积攒了足够的勇气,也许就会有足够的运气。面对那些沉到谷底的岁月,还是要保持微笑,这样在天气转暖的时候,还能够提起裙角,快乐地迎接春天。
❤️
我不再害怕自己的渺小,因为我的内心住着一个宇宙。
️ ❤️
人生皆有可能,希望你的也是。
公众号:嘿 芳芳小姐
我是芳芳小姐
希望你喜欢我的故事
还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