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来西安(完结)

终于不那么忙了,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捋一下这段时间的故事了。也许日后回忆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吧!

恩师是我中专时的数学老师,其实,很多事情我已经忘的差不多一干二净了。是恩师一点点帮我回忆起了当初的点点滴滴。毕竟从97年入学,2000年毕业,我们已经25年没有见面了。

据恩师说,当时我们是高于高中分数线进的中专学校,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想要提前一步进入体制内。第一年欢天喜地,第二年便传来了各种不分配的小道消息。我们很多同学已经有各种不安甚至愤恨。但是依然决定把学业读完再说。因为没有具体的政策出台,觉得不会那么绝对。

当我们被通知不包分配时是第三年,很多同学都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三三两两商量着要弃学回家。老师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孙同学和夏同学,有几位同学看到她俩背着包不见了,老师说当时也没有电话什么的,眼看天越来越黑了,却始终等不到她俩,老师一着急直接跑到了汽车站等她俩,等到晚上十一二点时也没见到人影。又赶忙跑到女生宿舍门口。听到其他同学说她俩在宿舍睡觉,真是又生气又可笑。最后就自己回家了。老师感慨道:“换成现在想想你们那一届也不容易,好不容易考了个铁饭碗,结果泡汤了,没有心理压力才怪呢。”

之所以叫他恩师是因为当初他把自己的午餐饭票送我了几次。这次老师也跟我老公说:“也就是当初自己的举手之劳而已,没想到她却记到了现在。”

后来,在带着老师去看西安大唐不夜城时,我很认真地对老师说:“你不知道当初你的举手之劳对我而言有多么重要,因为当时家里很穷,别人一个月一千多元的生活费,我给自己压缩到50元一个月,这50元生活费还包括每个月回家的路费5元,也就是说我一个月只有45元生活费,如果一个月30元的话我每天只能吃1.5元,一顿饭只有0.5元的消费水准,而你的一张举手之劳的餐票是2张2元或者3元对我而言简直是巨款。”老师很惭愧的说怪自己当初没那么用心应该多关心一下学生,要不然也不至于我会走到今天这条路。我说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跟你当初的用心不用心没有太大关系。再说我现在感觉自己过得也不错呀!

想当初自己从学校毕业以后因为第一届不包分配可以花钱体制内 ,虽然爸爸已经找好了水利局,但我觉得四千元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巨款,我拒绝了爸爸的好意,毕竟中专三年(要交四年的学费)也花了家里不少钱。我不想让弟弟妹妹觉得我这个姐姐处处都要伸手向家里拿钱。于是头也不回的只身来到了西安,一切从零开始。

帮恩师找酒店,预订第二天的行程,是恩师提前说好的,他提前转我了一千块钱,我没收,他很生气。于是,我把这钱收了,交了600元房费,第二天去兵马俑华清池花了四百多。后来他又转了一千元,我退给了他。

其实,他刚来西安我为他接风洗尘,餐费不到四百,后来他无意间提起想喝西安的西凤酒,老公就为他准备了一瓶西凤酒不到二百元,一盒芙蓉王25元老公为他准备了两盒。我老公不抽烟不喝酒。所以他自己自便。

对了,估计是老师怕我尴尬,毕竟25年未见面了,他便带了一个高一的学生跟他一起来西安了。还为我带来了家乡的特产红薯粉条。后来我把酒店的单人床改为了双人床。那个男孩就叫小马。

在这里必须感谢一下我老公,他简直太给力了。为了我他会给一个25年未见面的人(他是从来没有见过面)买西凤酒,买烟。平时的他极其吝啬,自己在外面连一次饭都不舍得买。我知道不是我的老师有多么令人尊敬,是因为他老婆值得他这么做。

后来,老师临走时对我说:“你们真是一个有爱,懂孝道,诚信的好家庭,孩子在你们的影响下一定会越来越优秀的。”

老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看到了我和老公说话做事都是有商有量的,他看到我们吃饭时都会带上公公婆婆,因为婆婆手脚不太利索,我不但没有嫌弃反而会为她夹菜,倒水。有时候他俩不去我会为他们带上一份好吃的。他看到孩子在我们的影响下会在餐桌上为爷爷奶奶夹菜。他看到孩子非常努力上进。他眼里看到的都不是装出来的。他很欣慰。

后来,在班级群里老师这样说道:“内退之后,闲暇无事,也带了几个高三学生。高考期间,任务也已完成,又对书法爱好,很想到碑林看看。西安几天,敏儿在繁忙中为我安排的很好,由衷感谢!

97机电班都是好样的,不服命,不认输,都通过努力创出了自已的一片天地,勤奋,努力,诚信,孝爱,好学。老师为你们的成功也倍感欣慰!”

我最后感谢老师的到访,也许N年后才能再相见了。

“王老师您太客气了!我应该谢谢您给我了这次表达感恩的机会,以了却我多年来的一桩心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年您的举手之劳学生一直铭记在心。并认真践行您的理念。常怀感恩之心做事做人。

西安之行学生还很多遗憾,想带您去看看银人阿少,品尝一下永兴坊的各种美食,想带您看看西安事变纪念馆,还想带您坐一下云巴,看看省市图书馆高新馆的奢华大气……都因为太仓促而未能成行。

也许生活就是在充满遗憾中慢慢渡过的,不过能与王老师畅聊学生已非常荣幸。

再次感谢王老师到访西安,若有照顾不周之处,还请老师多多海涵!

感恩遇见九七机电一班的每一个人!”

至此别过,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希望每一个人安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