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互联网产品,大概都知道流量是很重要的,从理论上来说:“一切互联网产品,流量就是生命的源泉。”反过来,有了流量,互联网产品才有活下去的前提。
以下内容全是小编(IT小牛),整理总结供大家查看:
流量是什么?
这里,小编简单说一下,你可以理解为用户,不管是群体用户,还是单体用户都是流量,稍稍加深一点,那就是用户访问参数,用户什么时候访问,访问多久,访问什么界面,大体就是用户访问量。
很显然,流量就是用户,只有产品有用户使用,才能是产品做下去。
ps:小编提醒,互联网的流量不是上网用的流量。
流量分类的维度
这里小编用“主要流量来源”的维度进行分类,为什么呢?有什么好处?
第一,决定了产品是“二维流量分解法”还是“四维流量分解法” (下方阐述二、四维)
第二,决定了产品人员配置,组织分工,绩效指标
第三,决定了产品的盈利方式、推广成本、自主性、风险、融资等
ps:二维流量分解法,即产品与用户之间;四维流量分解法,即产品与用户之间,夹杂了第三方元素。
流量的来源方式
关于流量的来源,小编整合了一下,大体给出了三种:自获流量型、依赖平台型、混合交叉型
1、自获流量型(二维流量分解法)
什么是自获流量型?那就是主要流量来自于自己推广,说白了就是一个烧钱的模式,比如小编一直喜欢用的地图德高,差不多就是自获流量型,他们需要宣传,然后让用户自己选择使用产品。还比如游戏,特别是网游/页游,需要花大量的广告来获取用户的流量。这些都可以叫"无《站》概念"。
那什么又是"无《站》概念"呢?说白了,就是没有其他平台支撑,自给自足的意思。
总结:有独特价值点吸引用户,但无相关平台可支撑,本身就是平台。
2、依赖平台型(四维流量分解法)
自获流量型是"无《站》概念",依赖平台型那就是"有《站》概念"了。
他们的流量来源来之与平台,比如最近出现很多大事件都是关于共享单车,而小编也描写了几篇。他们的目的就是:“共享经济”的理念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连接了物品所有者和需求者,改变了人们对物品所有权的概念,让信息、物品和服务流动起来,并通过“中心调度+按需分配”的方式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想法不错)。他们的用户就是来自平台的宣传。那什么是依赖呢?也就是一旦平台无法支撑,很快产品也不存在了,几大供货商也断了。
总结:有一批供应商以一起合作,本质上是B2B2C,所以摸透平台自身规则很重要。
3、混合交叉型(四维流量分解法)
混合交叉型就类似与几个大品牌之间的流量互动,他们的趋势就是全渠道策略,需要你有需求。
总结:全渠道规划,有自己的产品+平台,并入驻,全面打通了在用户接触点。
IT小牛
站
前面小编一直提到了,"无《站》概念"与"有《站》概念",那么站是什么?
”站“就是平台,交易平台、信息平台、服务平台,它有自己的免费流量分布规则、有自己的付费流量获取体系。这里大家可能会混淆到底什么才是有”站“,什么才是无”站“,所谓的无“站”不是说他不是一个平台,而是说他在靠自己的生活,不需要第三方支撑,也不需要供应商什么的,这才叫无“站”。
分解法
以下,小编给出一个草图,一看便明朗了许多。
IT小牛
获取流量前,先理解“本质”
流量的来源,即用户访问的载体,是网站、wap、app、第三方(如微信),而一个产品到底提供了那些“本质”出现在这些载体上:
第一是功能,我们将一个产品按照设定的功能划分给安排了载体,通过功能的实现,可以达到用户双方所需
第二是工具,在将产品功能设置后,我们需要工具将功能给实际性的具体化,从而使用户能够通过载体上的工具达到我们预期效果
第三是社交,一款产品的推广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用户觉得好,那就是好,口与口传播是最快的
而我们的目的就是达到信息效率、信息成本、信息边界,信息效率主要是看一个产品能够在最快、最短时间能够成功,也是看一个产品的用户数量效率等等,但其中又包括了信息成本、信息边界,不管任何一款产品都不可能是无成本的,所以在产品时要考虑,我们的成本有多少了,是否能达到预期,出现事故能够有退让的地步。而信息边界,不是说法律的边界,当然违法的事肯定是不能做的,而是做其实是有一个最高边与最低边的,最高边表示产品已经合格了,再往上可能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成本、推广等问题,而最低边就不言而语了,就是一个产品的失败。
总结
最后小编想说,第一是产品的需求,是否存在这样一款产品,要看用户是否存在这样的需求;第二是看产品的设计与功能,对于不用的用户群体可能在用户交互上要有极大不同,比如互联网、建筑等等都差异,一个急速炫酷、一个全面整洁(当然这是比喻);第三是运营,运营那么就了解这篇流量吧;第四,看领导,这个你们懂的。
注:本文为“IT小牛”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IT小牛(关注一下吧 ~~(╯▽╰) ~~)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娱乐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构成商业目的使用,相关版权为作者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