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待时间的方式
故事中有两种看待时间的方式,一种是将时间看成线性的,过去了的东西永远不回来,毁灭了的东西永远不重生,听起来更符合我们的现实世界。
第二种则是将时间看成一个轮回,已经过去的将在结局重新回来,已经毁灭的将在解决重生然后又走向毁灭,比如《仙剑奇侠传三》,是一个典型的轮回故事。这种看待时间的方式会让故事更有意思。
二、运用倒叙时不要写太多
倒叙时要注意只写读者当下需要知道的事情,不要解释太多,不要透露太多。不要让倒叙显得冗余乏味。
三、作品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是门面
开头要足够吸引读者,秘诀是一句话:请在开头告诉读者很多东西,但不要告诉太多。作品的开头就像是一扇门,要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故事,但同时也要留下足够多的悬念。我们可以看《百年孤独》的开头: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开篇短短一句话,包含的信息量却很大: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谁?他为何会面对行刑队?他最后被处死了吗?他父亲带他见识的冰块是什么?为何他在面对行刑队的时候,会回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
实际上,看完《百年孤独》讲的整个故事,我们就可以回答上面的这些问题。很明显《百年孤独》的开头是一种倒叙的手法,将故事中后期的某个事件挪到了开头去讲(既告诉读者一个重要的故事情节,又保留了充分的悬念),而这种手法又需要整个故事已经基本成型。
这提示我们:你往往需要写到中途才能发现一个故事合适的开头究竟是什么,所以不要急着在一开始就写定一个开头。
中间是最难的
如何吸引读者读完故事的中间部分是创作中最难的难题,一般来说,作者会不断将人物置于不同的困境之中,然后在每一章的末尾制造悬念:“这个人物能否顺利度过这个困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但有个重要的前提,假如读者认定了主角或者某个人物是无敌的,那么这种手法的效果就几乎等于零了,所以如果你想用这种方法去制造悬念,请时刻牢记:主角不是无敌的,他有可能失败甚至死去。
结尾不应该太仓促
当一个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你的写作速度往往会大幅增加,情节进展也会非常快速,但这对读者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作者应该克服这种惯性,让自己在结尾的时候慢下来,你也必须在写完结局之后回顾整个故事然后修订补充一些东西。
始终铭记一点:回顾修订是必须的,不管是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语法错误,还是比较难以察觉的逻辑错误,你都需要在回顾修订的过程中去纠正他们
四、临别赠言
写作是一项工作,作家是一项职业。
如果你纯粹为了赚钱而去写书的话,比如出版商会给你提供一个模板,在某某章节需要有一个约会,在某某章节需要有一个kiss……,那么写作就成了一个如何达到出版商要求的问题,但或许你不会喜欢这种方式。
所以讲到最后还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如何平衡艺术性和商业性,如何平衡作者自我实现的需求和读者的需求,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存在某个科学公式告诉你如何去平衡,每个人最终需要在自己的不断的实践中找到答案。
艺术创作是一种馈赠,而不是交易
路易斯海德在他的著作《礼物》中提出:人类社会有两种交换方式,一种是商品交易,一种是礼物赠予。艺术创作属于后者。
当某个人送我们礼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回礼,或者暂且记下,有朝一日以某种方式报答。路易斯海德进一步思考,认为艺术家除了环境和基因的天赋,还会受到其他艺术家的启发,或者说,艺术家之间互相赠予天赋,所以接受了这种艺术天赋的馈赠之后,一个作家就会觉得必须精进自己的创作技巧,努力劳动,生产出无愧于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这是一份责任。
不要放弃
一个作品无非只有四种情况:赚钱的好书,赚钱的坏书,不赚钱的好书,不赚钱的坏书,除了第一种情况,其他三种情况都不尽如人意,或许你的作品正处于后三种情况里的某一种,你要做的是不断改进,不断提升,一旦放弃,那么一切都彻底地结束了且再无翻盘的可能。
不要放弃并不意味着硬着头皮用老办法不停写作,不要放弃指的是不断改正自己的问题,在试错中成长,在试错中发展。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留下您宝贵的一赞,感谢!
更多优质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述梦创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