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夏天都是暴雨居多,而且还都是一下好几天,麦收也最怕遇到这样的天气。下了一夜的雨,天亮了也没有一点要停的意思。要是老天一直这样下去,下个俩天,这麦子非要发芽不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好心的邻居们得知春妮家的麦子还没有拉回家,都跑来帮忙,村间小路有于下雨也变的泥泞不堪。多亏了邻居们的全力协助,才把麦子用架子车都转移到家里。缓和了燃眉之急。
麦子,收完以后,人们着急忙慌的忙着种玉米了,分工合作,两人一组,大人们拿着铁锹负责抛起一个小坑,小孩子到在后面丢上两粒玉米籽。距离在20公分左右。然后再把坑填上,踩上几脚。如果种的及时的话,赶上下雨,有个三四天玉米就露出芽来了。长的半身高的时候就可以给它施化肥了。施化肥同样是两人一组, 不同的事,施化肥可比种玉米费事的多。钻在玉米地里,玉米叶子还揦人的很。一个人挎着装化肥的筐,一勺一勺的往坑里丢化肥。化肥也蛮重,实在挎不动了,就把筐放在地上,一点一点的往前挪动。一亩地起码也要4个人干上一下午才能干的完。玉米再高点就要给他丢上沙子药,防止病虫害的侵犯。当然在玉米长成熟之前,玉米地里的草还要及时的给它清除。
这天是星期天,春妮的娘就派春妮姐弟几个下地薅玉米地里的草,本来是分好工的,一人两垅,这头薅到那头,谁先薅完就能回家。弟弟国帅尽挑草少的来薅,薅了一会儿,又去抓兔崽子来玩。别人都快薅到地头了,他还落在后面。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钻到里边,实属一个字热。春妮娘不停的拿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着脸上的汗。 姐姐穿的小汗衫早已打湿了厚背,春妮儿到不停的用自己的袖口去擦脸上的汗。嫩稚的小脸也热得通红通红的。国帅薅草只顾着玩,看别人都跑在了队伍的前面,自己又在后面鬼哭狼叫"等等我,我害怕。"他的娘,这是要骂上几句,"叫你来薅草的,还是让你来玩的?薅不完,回家饭都不让你吃"。于是国帅故意落下一截,跑到前面去了。她的娘薅完草,收草时,发现了国帅有一大截没有薅 ,又是一顿骂。"让干点活,真难,你看你干的啥。""国帅听到他娘说他,"那我不干了,"像兔子一样跑掉了。如果遇到一阵子不下雨,干旱了,还要卖了老命似的去浇水。在玉米地里,架上压水井扯上管子浇上俩天俩夜。热死人的事例也时有发生。春妮在家就负责给大人往地里送点吃的喝的。也算是体谅了父母的不易。
如果说土地给了种子生命,那勤劳的人民则给了种子,活力和力量。玉米从种到收获差不多要百十来天。这百十来天 对农民来说是守望,是煎熬,是执著,更是希望。是一家人的口粮。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大地母亲也从来没有辜负过人们对他的期望。那朵朵白的棉花,那金灿灿的玉米,那颗粒饱满的大豆和芝麻,都是对农民的馈赠。他们看着自己长满老茧的双手笑了,时隔三个多月收获玉米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农民辛苦等的就是这一天。于是又不知疲倦的用架子车,一车一车朝家里拉他们的收成。玉米拉回家以后,堆在院子里,晚上加班加点再把玉米皮给剥了,剥皮还不能剥完,还要留一点皮,好方便编扎,扎成一捆一捆的,院子里搭的都有架子,扎好捆的玉米就放到架子上凉晒。有点甚至连窗户上也要挂上几把。这时的农村小院又是一番景象五谷丰登的景象。
那时候春妮很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干活那么累,还要种别人家的地。村里有一户人家搬进城里,田地闲置那里不种就托付了春妮的爹,让春妮的爹来种,说是收成啥都不要。春妮爹答应了那户人家一种就是几年 。但每逢玉米长成了,春妮的爹总是要先掰上一筐给人家送去,以表谢意 。
玉米掰回家之后,剩下的玉米秆又要一颗一颗拿锄头来砍。砍掉之后再捆成捆,在地里头晒干,在拉回家当柴火烧,或者打成饲料来喂牲畜也是可以的。
这些牲畜不光吃的多,拉的也多,他们的粪便现在就成了上地的好肥料。每次春妮娘在下地之前都要稍带一车粪,
这天下地,春妮娘拉着一架子车粪,春妮在后面给她的娘用铁锹推着,姐姐和弟弟负责赶着羊群。他家那狗,也不乐意待在家里,尾随跟在最后。春妮赶她家的狗回家,这狗怎么也赶不回去,而且还越赶它越朝前跑,不时的回头望望,再摇摇尾巴。一会儿又去追赶他家的羊群。羊群有于受到惊吓,挣脱了姐姐手里的绳索朝地里头跑去。跑在前头的几个公羊,贪吃了别人家打了农药的红薯秧。只到晚上回家,春妮爹看到他家的羊涂了白沫,才发现事情不对。赶紧去药店买了阿托米和解灵定。用那大针管给羊扎两针,还好,打上一个多小时,药很快有了作用。挽回了几个羊的性命。要不然这损失可就大了。
吃晚饭时,村里的十子路口有人在吆喝:"明天都发面,打烧饼",国帅的耳朵尖的很,他先听到吆喝声,"烧饼,打烧饼,我也想吃打的烧饼。"对他娘说"咱们家也发面吧,明天打烧饼,今天我去张凯家玩,他们家今天就打了烧饼,还给了我一个,可好吃了。好吃的很,打一个三分钱。他的娘看孩子想吃,就说发点面值啥,明天也给你打。你看你几个放羊没把羊药死,已经是万幸。下次再下地放羊,可把咱的羊看好了。听他的娘这样一说,孩子们都不吱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