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名同时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家长,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将神兽归笼的欣喜就迎来了小学一年级学习与生活作息的紧张和忙乱。
以下是作为毫无经验的小学生老母亲的一周感想碎碎念。
上学前的任性 VS 上学后的力不从心
话说没上学前我们是这样式儿的:
早上9点多钟起床,晚上11点多钟睡觉;
任性的读着各种绘本,一读就是一个多小时;
任性的摆弄着玩具,直到娃们玩到把所有假象游戏都玩完;
因为不急着睡觉,所以总有时间挤出来读读英语,让不上英语兴趣班的哥俩在家找找语感;
抽空洗个内衣裤,因为时间富裕,随娃怎么磨蹭;
……
可这一切在开学那天都彻底玩完了:
早上急匆匆的轰出门;
放学回来,对于家里的玩具仿佛三秋未见;
早起倒逼早睡,读书时间不见了;
为了保阅读,不得不压缩他们玩的时间,于是三番五次的催促开始了。
“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喜欢什么,那就逼他去做什么吧。”这就是真理。
在老母亲不停的唠叨,催促和“逼迫”下,孩子仿佛瞬间就抵触起了绘本,英语,和老娘。
“鸡飞狗跳”中,娃和我都变得不好了
孩子觉得自己做的让妈妈不满意,好沮丧;
老母亲我被催促孩子带来的无力感一次次包围,好无奈;
才开学不到一周,我们的亲子关系就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我们面对彼此不知该如何是好。
“如果为了做一件事会破坏我和他人的关系,那这件事就是需要调整的,在任何事面前,关系最重要,尤其是在家庭里。”——超宁老师“名言”
没有好的关系,任何事情都是扯淡。
一想到放学,就等于妈妈不尽的唠叨和催促;
一想到放学,就是严肃的学习准备和叮嘱;
一想到放学,就是因为抵触妈妈的安排而迎来的失望目光;
这样的放学,谁还想回家,反正我是不想。
是时候看看这些催促的“紧张”来自于哪里了?
期望越多生活越紧张
回想这一周的紧张和匆忙,其实都是因为自己想要的太多了。
在本就缩短的时间里:
不想放弃孩子每天一小时的阅读;
不想放弃孩子每天至少半小时的英文阅读;
不想放弃孩子每天自主洗内衣裤的锻炼;
希望缩短孩子户外运动的时间;
希望孩子自己养成第二天上学的准备;
自己的瑜伽时间不能被占用;
……
在变少的时间里,我对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反而变多了,不鸡飞狗跳才怪。
再看看这些复杂的任务,那个不是来自于一个老母亲的焦虑。
这些任务都很合理,但来的太心急,把生活变成了马不停蹄的时刻表,为了完成这个时刻表,为了缓解老母亲的焦虑,我忘了孩子在完成这个时刻表的娃的感受。
为了完成事儿 差点忽视人
满眼都是事儿,却忽略了要做事儿的人,人就是这么的目标导向,但生活和家庭人才是根本,关系才是根基。
是时候按下“暂停键”了,停下来看看自己的焦虑:
因为自己也是第一次当小学生的娘,我也没有经验,我也有些紧张;
阅读和英语很重要,但是时间真的一定要那么长吗?
孩子对于学习准备的适应真的要一下子建立吗?
户外运动时间随着上学的开启,是需要调整的。
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和孩子一些时间去调整呢?习惯的建立更加不是三五天能够完成的。
在看到这些焦虑后,我停了下来,停下来不去折腾孩子而是鼓捣自己:
美美的做个头发,让生活里除了孩子更有内心富足的自己;
絮絮叨叨写下这些天的鸡飞狗跳,看看这背后的“焦虑”从何而来;
努力接受这个不得不改变的生活作息,调整自己的期待和要求;
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和孩子修复亲子关系,让他们知道:“妈妈不是带着挑剔看他们”。
最后就是把那个“游走在家庭边缘”的丈夫拖回来,在自己几近崩溃边缘的时候能够接手这一摊鸡飞狗跳。
生活中总免不了鸡飞狗跳,重要的是能停下来,停下来看看这飞着和跳着背后的东西。
生活可以因为鸡飞狗跳变得一团糟,也可以因为鸡飞狗跳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