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国之栋梁。”

大家好,我是好日信箱。


这是一篇悲痛的推文,我想写写袁爷爷。


昨天早上我迷迷糊糊醒来,看到了这个消息,经历了报道、辟谣、再报道。


结果最后的最后,这篇大家都不愿意相信的新闻我,还是被报道出来了,令人悲悯。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致敬


01.


这世界很暗,然后你来了,带着阳光和稻穗。


谢谢你许我们一世无饥荒。


“我们那时候连饭都没得吃,天天饿肚子,甚至都吃树皮。”


爷爷奶奶经常这样说。从小到大,他们都教导我要吃干净碗里的每一粒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正因为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才懂得珍惜,而这来自不易的粮食正是袁爷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稻田里默默付出、苦心钻研的结果。


“我们还会为吃饭发愁吗?”


袁隆平坚定地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他是全世界的大恩人。


他改变了世界人们吃不饱饭的困境,他的科研成果让我国之前的产量大大提高,他研究的新品种甚至遍布了非洲的五十多个国家。


他的“超级杂交水稻”项目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秘密武器。


怎么说呢?


假设发生自然灾害,发生极端情况,国家没有任何外界的粮食来源,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现有的技术和能力,通过袁爷爷研究的杂交稻,养活全国人。


所以,他的伟绩,令人叹服。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先生千古 国士无双


02.


印象中是从语文课本上开始认识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素未谋面,倍感亲切。


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根本没有生老病死。


我从没想到,时间已经过得这么快了,从我第一次在语文课本上认识他,到现在,我从未想到他已经是一位91岁的老爷爷了。


我一直看到他又去参加了什么研究,又去了哪里考察,却从未想到他已经年纪这么大了,他本应该安享晚年的。


可是骨子里的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还未完全实现。


他还没看到这两个梦想成真,所以他不愿意放弃。


甚至他在离开的前几个月还在海南三亚繁殖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还不小心摔了跤。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为这个梦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他在病床上还不舍得离开,因为自己的研究还没做完,想再等等,再等等,至少也要等到大家吃完中午饭。


我们会好好吃饭的,我们一定会的。


我们一定会的


03.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他淡泊名利、一生清贫,遭受非议却一笑而过,他一辈子都在为了让全世界人民吃饱饭而奋斗。


因为有他在,我们才有底气,因为有他在,我们才有白米饭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他重于泰山,在全世界人心中。


巨星陨落,他的光辉却依旧照耀着大地,在之后的许多许多年,每当我们吃起白米饭,都会想起您。


看了一个视频,视频是爷爷去超市看了米价,之后满意的从超市出来,佝偻的身影,蹒跚的脚步,让人倍感难受。


谁也未曾想到这样一位老人用尽毕生精力去让我们脱离饥饿,远离饥荒。


由衷的谢意与敬意,千言万语化成一句,真的很谢谢您的付出。


我盼行至你的梦里,良田万里,禾下乘凉。


愿这盛世,终如您所愿;愿未来,有吾辈接力。


永远怀念 永远铭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