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现风
谈到“读书”二字,对我来说非常尴尬,不好意思说这一件事儿,但我也因为读书邂逅了许多美丽,而感到自豪。我就尴尬地谈一谈我的“读书史”。今天在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之中,我意外地发现,我的尴尬的“读书史”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年读;第二阶段,月读;第三阶段,周读;第四阶段,日读。
“年读”,我的读书史起源于魏书生老师,但也对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爱了一辈子。话说回到二十多年前,那时候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偶然在朋友那里看到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看了几眼后感觉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有特色,有可借用的价值,从此自己便开始读书,而且魏老师的这一本《班主任工作漫谈》断断续续看了二十多年,也看了二十多遍,也读破了好多本,又重新买了好几次。虽然魏老师的书我是爱上了,但谈到读书,自己现在想起来就有点惭愧,在一年的时间内,自己想起来就读一阵子,想不起来就很久、很久的时间段内不读了,一年的时间内读书的频率紊乱无章,没有规律性,现在回想起我应该把这样的读书方式称之为“年读”,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了近二十年,现在想想既尴尬又惭愧。
“月读”,一直到2018年进入河南杏坛网研社后,群里有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自己心里虽然也知道读书的好处,尽管体会没有现在体会这么深刻,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力,自己还真的不能坚持读书。因此就借着网研社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自己把自己放在网研社这一群体的力量下,督促着自己也开始有规律地读一些书。但网研社一个月读一本书,很多时候自己是前半个月懈怠的时候比较多,后半个月才为了参与研讨抓紧时间读书,我把这样的读书方式称之为“月读”,因此,“月读”就又坚持了三年多的时间。
“周读”,一直到2021年的九月份,在网研社年会的时候,看到张爱敏老师介绍自己的工作室群里,小伙伴们读书、写作的字数和写作的坚持,惊艳了我。我主动请求进入张爱敏老师的工作室,目的很简单,想用群体的力量来约束自己。张老师要求一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因此自己就进入到每周一读的环节之中,但依然不是每天都读书,当然也要保证每周必须读书,我把这样的读书方式称之为“周读”。
“日读”,在张爱敏老师的引领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的事情慢慢的进展下去,发现一个问题,自己越是读书越是发现,古语中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是真真切切的。发现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读书可以让你变得更睿智,勇敢地面对困难;读书可以放松自己心情,使自己肆无忌惮地遨游在书的海洋里;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 ……。慢慢我发现自己已经中了读书的“毒”,有时半夜睡不着的时候,也起来翻看一下书,就又睡着了。因此变成了每天都要留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读书,所以我称之为“日读”。
虽然自己有这么长的尴尬“读书史”,但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之下,自己终于爱上了读书,也很高兴中了读书的“毒”。自己还很庆幸,邂逅了这么多生命中的“贵人”。所以,今年的读书, 必须坚持读。因为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却是一生的高贵;阅读就是心灵最好的化妆品,就是骨子里透出来的书卷气,就是举手投足中优雅气质。让我们的生命,因阅读而厚重;让我们灵魂,因书香而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