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共长天一色

        2016年秋有幸到了南昌,恰好被朋友安排到秋水广场对面的酒店入住。不觉感叹南昌人的才情,就连广场的名字都充满了古诗曲赋的味道。推开窗子我们一眼就能看到赣江对面雄立的滕王阁,夜色下的滕王阁被各色灯光装扮的靓丽奢华。“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晚唱,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千古绝句出自唐初四杰之首的王勃所做的《滕王阁序》,千百年来阁以序传。当年(唐高宗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重阳节,王勃远赴交趾省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恰逢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一干官员在滕王阁举行盛大的宴会,共同庆祝重阳节。王勃在唐初亦小有名气,恰逢其会就被邀请入席为滕王阁重修竣工而欢庆作序。让人不仅慨叹王勃和滕王阁的际遇,阁以序传、人以序名、序传阁名互相成就。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匆匆吃过早饭就打车过江来到滕王阁景区。内心急切盼望着,一睹这一瑰伟绝特之江南名阁的真容。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建于赣江东岸南昌市西北,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因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修建而得名,王勃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文后更是流传千古使得滕王阁成为名楼之一。唐贞观年间,唐太宗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王,故称之为滕王,而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现江西南昌)都督,因思念封地滕州就在赣江边修了第二座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世人熟知,进而和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自建后,先后共重建29次之多,屡毁屡建足见世人对滕王阁之喜爱。

        相传当年,滕王阁上歌舞丝竹不绝于耳、饮酒作赋诗兴正酣,洪州都督请各位嘉宾赋诗行文以纪重阳节欢宴之盛况。其实,阎都督的出发点是想让自己稍稍有诗名的女婿孟学士一展才华,此时孟学士早已作好诗文踌躇满志,只等当众吟诗显露才华。为此,在座诸人皆推让不主动作文章。轮到末座奉陪的王勃时,初生牛犊不畏虎,王勃当即作诗一首《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其实王勃在作诗之前先作了篇滕王阁序,当时王勃说名胜的地方不能长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遇。当年的兰亭欢宴已经成为陈迹了,繁华的金谷园亦成为荒丘废墟。临别赠言,作为有幸参加这次盛宴的纪念;登高作赋,那就指望在座的诸公了。冒昧的给大家献丑了,恭敬的写下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下面请各位像潘岳和陆机一样,展露自己似海的文采吧!王勃序文开头几句并无过人之处,但在报出“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之后,满座宾客和阎都督诸官员人等皆击节称天才之笔、神来之笔。随后在阎都督的带领下,大家开怀畅饮。此次滕王阁盛宴,也因为王勃应邀作序的这一段佳话而垂青文史。

        沿着滕王阁座基的台阶拾级而上,边走边感受滕王阁扑面而来的诗歌文化气息。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站在最佳的观赏层第五层,五楼是最高的明层。漫步回廊,眺望赣江,江水苍茫。往西赣江对面的秋水广场游人如织,江中各色船只往来穿梭。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