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儿子写的期末考试作文,尤其是他自己拟的这个题目,让我瞬间泪目,不禁想起我的学习生涯、我的读书历程。
我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上小学,尽管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但当时仍然还是一个物质极度短缺的时代,再加上生长在偏僻且贫穷的农村,每学期除了语文和数学书本外,再也没有任何可以阅读的材料。我清楚地记得,上到四五年级时,偶然看到邻居家的一个大哥哥有几本连环画,十分羡慕,总去人家家里蹭着看,内心不自觉地涌起了拥有自己的书的梦想,于是,每攒够几角钱,就约上小伙伴步行十几里,到乡里的新华书店买一本。尽管这样购买的连环画时断时续,但也让我对《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了齐天大圣孙悟空,知道了“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
初中到了邻近的乡里去读,开始住校了,省吃俭用的母亲每星期给我两三块菜金钱,我还总是想着再节省一点去买书。新华书店离中学非常近,有事没事我总喜欢去那里,尽管那些书都放置在玻璃柜里,不能像现在一样随便翻看,但仅仅隔着玻璃看一看那一本本书的封面,内心也已经非常满足。在那时,我有了人生第一个职业梦想,就是希望日后能当一名新华书店的售货员。当时父亲一直在村里管事,接触乡里、县里的人比较多,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他开始为我订了《中国少年报》和《故事会》这两种刊物,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罕见的。从此,我每个月总是数着指头,盼着邮递员早点把刊物送到家,我在小伙伴中也有了“炫耀”的资本。
进入高中,学习紧张了,家长和当时的老师都非常反对看课外书,把孩子看课外书视为洪水猛兽。因此,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看一本课外书总有一种做贼的感觉。在学校,老师也因此收走了一些书;在家里,我每次都把课外书放在书本下面,母亲时不时推门进来查看,总有露馅挨骂的时候。还有一个场景一直镌刻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个暑假的晚上,我提着马灯陪着父亲为稻田放水,父亲围着稻田来回查看,我则趴在田埂上,在马灯下看完一本《天龙八部》。就是在这种欲看不能的氛围中,我看完了《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以及《岳飞传》《杨家将》《封神演义》,我看完了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也看完了琼瑶、亦舒的言情小说,这些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
到了大学,第一眼看到了学校那恢宏壮观的图书馆,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有了那么多想看的书籍,也有了大量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无论大学时期还是读研究生时期,我都是图书馆的常客,每天开馆基本是第一个进去,也是闭馆前最后一个出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读《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非常贴近我的生活场景,自己的情感也完全融入了进去。毕业前在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实习时,路遥去世了,我给学生讲他的作品,讲他这部小说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许多学生泪流满面。
儿子马上11岁了,我最欣慰的是他如痴如醉地爱上了读书,也尽其所能地为他营造了最好的读书氛围。尽管我和儿子读书的进化史大不相同,但读书一样让我们充实,也让我们的生活与众不同。
注:本文写于201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