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哑铃儿,右手笔杆儿!

庆幸的是,撸铁和写作已成为我的两大爱好,两大习惯。

一个强身健脑,一个疏困强心,至今,虽都没在其中任何一个领域有所建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从中受益颇多。

在三十多岁的年纪,走出去没有肚腩,跳起来能摸到篮筐,体检的时候自信满满,这是运动带给我的益处。

在三十多岁的年纪,虽身处陋室,一事无成,但有阅读和写作这个避难所,仍能保证自己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仍能在枯燥的生活中开垦出一片乐土,寻找到属于成年人的快乐,不可谓不是一件幸事。


撸废了我的铁

我是体育生,很早的时候就跟体育结下缘分,过早和体育结下过深的缘分,并不能称作是一段良缘。

大家多多少少听说过或看到过这样令人难过的现象,很多运动员都被毁于损伤,体育生并不一定是健康的代表。

这种情况是真实存在的,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半路出家的体育生,都有非常大的几率导致身体损伤。

专业的运动员都有专业的指导,但是为了出成绩,难免过度训练。运动员的身体长期处于疲惫状态,有疲惫状态才能有超量恢复,这是取得成绩的必经之路。

但身体长期处于疲惫状态,损伤的几率就会增大,一个不小心或者状态不佳,就会造成损伤,损伤长时间积累,就会改变体态,生活质量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残疾。

半路出家的体育生,基本都是“半瓢水”的高中体育老师带出来的(当然不是所有的高中体育老师都是半瓢水),目的很明确,就是走捷径考个像样的学校。身边大部分的同学基本都是高三那一年才开始选择做体育特长生的,短期出成绩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学员不专业、教练不专业、短期要出成绩,难免会涸泽而渔,使劲往上加重量、加组数。最后,为了赶着下班,将最重要的拉伸省略掉。

那时,年轻气盛的我,拿自己的关节从不当回事,跳最硬的水泥地,推“充英雄”的重量,急着证明自己,向教练和同学证明自己,也向自己证明我可以走这条路。

拉伸是有的,但在那时的认知里,绝没有将它太当回事。

拉伸放松是极重要的,比运动本身重要很多,这是我郑重的提醒。一个经历了损伤、体态变形后,又通过各种科学拉伸,最终克服伤痛的过来人的提醒。现在我基本会拿出一半的时间进行拉伸,不仅在运动后拉,而且间或给自己来一次专门的拉伸。

体育生会在运动中损伤,初初走进健身房的我们一定会中招。

再年轻一点的我,很长一段时间,撸铁于我而言并不是得到健康的体魄,而是好看的形体,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为了吸引异性而健身。

很多人初入健身房跟我一样,缺乏专业指导,会因为急于求成或者为了维护男人尊严,刻意加重量,发力方式不准确,卧推到面红耳赤、卧推到肩关节每天咯嘣咯嘣地响。

损伤加上强壮的肌肉更可怕。

等到肌肉练出来,肱骨前移、骨盆前倾等各种体态变型被强壮的肌肉定型,想拉伸回来比没有肌肉的难上许多。

所以,一身腱子肉的人可能忍受着大家难以理解的痛苦。

运动很好,但当我们空有一腔热血、健身理论不够成熟、急于求成时,千万不要轻易拿起哑铃,自己做些无重量训练就行,慢跑就很好。

综上,虽然我这个体育硕士在体育领域算的上半个专业人士了,但仍然在运动上走了很多弯路,我很庆幸研究生期间研学了人体科学,才让运动损伤的种子在心底扎了根,将自己的运动慢了下来,也才能让运动赋予自己相对健康的体魄,也有了运动带来自己快乐的体验。

运动是激活大脑的良方

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我就不赘述了,大家都有统一的认知。

但对健身能健脑,总有些人会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来反驳。

起初,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古时候人们生活和学习条件有限,体力劳动者为了生计,必须长时间参与劳动生产,难有更多时间和财力去学习知识,因此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而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也只能在室内埋头苦读,体力锻炼相对较少,因而显得弱不禁风。

但随着大家认知的提升,这种反驳也渐渐无力。因为好的事物往往是“正相关”的。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说:“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

我带过的学生中,确实有因为运动耽误学业的,这也只能归咎于老师或家长没有引导好孩子,如何正确处理运动与学习的关系,小孩子是没有准确的认知的。

作为成年人,运动应是激活我们大脑的一种手段,肯定不能当做不务正业。

写下去,笔杆子力大无穷!

一、写下去,消解压力

我们严重低估了写作的力量,它比那几百公斤的哑铃有力量的多。

现在,好像我们总是生活在压力中,负能量频繁到访,从没有好办法一举歼灭。特别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一不小心,我们就抑郁了、emo了、躁狂了…

很多人都不快乐,你我都不是孤单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最容易记起“坏”事情,这是生物的生存本能决定的。

当我遭遇了挫折、受了气、发怒了,或者遇到些悲伤的事情,我都会写下来,随便写,想到什么写什么,什么令我心烦我写什么。

当这些“坏事情”被笔杆子一释放,条理清楚了,竟一下子豁然开朗,百试百灵。

二、写下去,让时间变长

我最不能忍受的是浪费光阴,害怕日复一日的无所收获,这也是害怕死亡的原因。

但多半时间,我们就是被各种各样的诱惑包围,始终不能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工作日工作效率低,双休容易被各种即时娱乐填满。

到了年底不禁感叹时光如斯,一年如一日,毫无收获!

后来,我试着把每天的计划写下来。

在心里规划和写在纸上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心里的规划很容易被破坏,当我们把各个时间段该做什么写下来,那些呆在纸上的字印记就会加深,在潜意识里催促着我们去完成。

三、写下去,创造价值或促进成长

简书这个大家庭里有很多喜欢写作的朋友,少数的人收获了成功,但不成功的同样受益匪浅。

这里有很多喜欢写作的朋友,但绝大部分像我一样是在写作的“舒适区”游荡,写自己最容易写的感想、写同质化的东西、写替代性极强的东西,避难趋易是人的天性,无法脱离舒适区,所以迟迟不能创造价值。

也有很多希望“快速成功”的写作者离开了简书,放弃了写作,最令人可惜。我始终相信天才是极少数的,我更相信时间的力量,如果总是渴望“快速成功”,终归是一事无成。

如果说还有什么建议,我建议大家继续写下去,不要那么渴望成功。毕竟,自从我们跟写作结缘的那天起,写作已经给予了我们很多好处,这种输出让我们更善于思考,协助我们多多少少建立了自己专属的思维体系。

如果说非得从写作这里讨点名和利,那我们就要勇于脱离写作“舒适区”,真正写点价值性的东西,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我们一起写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