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帝到启建立夏朝,这段历史是有很大的争议的,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拥有自己的“超能力”,而这就是“传说”。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一切的事物看得都很清楚。
黄帝时代的一件大事情,就是他和蚩尤的战争。蚩尤,是个勇猛的巨人族的名称,这一族人住在南方,据说是炎帝的子孙后代。古书上说:蚩尤一共有八十一个兄弟,个个长得铜头铁额,兽身人语,蚩尤自己更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还有人说,蚩尤头上生有坚利的角,耳朵旁边的毛发直竖起来好像剑戟一般。
蚩尤长得奇怪,他吃的食物也奇怪,他把沙子、石头、铁块当成家常便饭。他还善于制造各种兵器,除此之外,他还有超乎人类的神力。
他为了给自己的祖父——炎帝报仇,假借着炎帝的名号,自称炎帝,统率着大军,浩浩荡荡地从南方杀向了古代那个有名的战场涿鹿,这场和黄帝之间的战争就被称为涿鹿之战。
黄帝是最善于讲道德,说仁义的,当他听到蚩尤的大军打到涿鹿时,他还想用仁义道德去感化蚩尤,可是顽强固执的蚩尤并不接受他的感化,所以,一场猛烈无比的战争终于开始了。
经过黄帝这一方的智慧,把蚩尤给他所有的“考验”,全都给破解了。最后,蚩尤被黄帝给活捉了,他自然不会宽恕蚩尤,所以马上就在涿鹿把他杀掉了,杀他的时候怕他逃跑,还不敢把他手脚上的枷锁除去,直到已经把他杀死了,才从他身上取下染上血的枷锁,抛掷在大荒之中。这枷锁顿时化成了一片枫林,每一片树叶的颜色都是鲜红的,那就是蚩尤枷锁上的斑斑血迹。
后来就到了帝尧的时代,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那么他是一个好的帝王吗?有一次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事业?”他的一个部下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可以让继承。”尧说:“哼!朱丹吗?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这证明了尧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一般的帝王传位的时候都是会传给自己的儿子因为他们想让自己的子孙都有一个很好的位置,有私心,但是尧却不同,他主要推荐的是禅让制,他是为了这个天下好,为的不是自己,没有很大的私心。
当然,一个人是不可能十全十美,在他的那个时代发生了比较大的事情就是洪水滔天,浩浩汤汤,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都十分的愁苦,于是,他就任用了鲧,但是鲧治水九年,最终也没有得到成效,这说明了尧没有识材的能力,当时鲧也看到了洪水的危害,但那只是直觉,才没有成功。
后来尧结识了舜,想让舜继承他的位置,但是如果让一个人去当天子,就要去观察他的德行,于是尧就把他的两个女儿和九个儿子一起去暗中观察他,后来才发现他的德行非常好,并且还非常的遵守规矩,于是他就对舜说:“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但是舜却一直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意接受帝位。但是,舜在文祖庙里接受了尧的禅让。
后来,尧帝逝世,三年服丧完毕之后,舜就把地位让给了尧的儿子——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但是诸侯前来拜朝不到朱丹那里去,却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后来,舜看到了这种种的现象,才回到了京都登上了天子之位。
舜在20岁的时候因孝顺而闻名,30岁的时候被尧举用,50岁的时候代理天子政务,58岁的时候尧逝世,61岁的时候舜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登位39年,到南方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埋葬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舜登临帝位之后,乘着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父亲请安,和悦恭敬,遵循为子之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上帝。17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自己的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
禹帝立为天子后,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把他推荐给上天,并把国政授给他,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禹把皋陶的后代封在英、六两地,有的封在许地。但后来又举用了益,把国政授给他。过了十年,禹帝到东方观察,在那里逝世,把天下传给益。服丧三年完毕,益又把帝位让给禹儿子——启,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禹的儿子启非常的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他,于是启就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夏后帝启(当时在禹的努力下,为夏族部落有了铺垫,后来才称为夏朝)。
禅让制就是谦让,就是让那些天子去发现贤德的人,让那些贤德的人去治理朝政,这样天下的制度就会越来越好,民心也就会越来越齐,也不会就不会发生后来的礼崩乐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