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1.1 为什么我很难独立思考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个误区:以自我为中心

“选择性知觉”,由于个人成长经历、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等等的影响,我们在感知信息的时候,很容易犯自我为中心的错误,选择性地关注那些我们关心的信息,而自动忽略其他相反的信息。

我们不会去关心真相到底是什么,只关心自己想看到的信息。

第二个误区:盲从信息

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媒体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往往把信息尽可能低幼化、情绪化、直觉化,以便观众容易接受,导致我们对接受到的信息缺乏甄别能力,总是一味地吸收。这种盲从,使我们无法独立思考。

第三个误区:眼见为实

我们会以为别人说的信息就会是全部,基于这些信息做判断,而没有发现对方可能隐藏了一些看不见的前提假设。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看不见的”可能比“看不见”的更加重要。

第四个误区:简单归因

看到成功人士的早起数据,多半会认为自己要成功,也应该早起。但是理性地想一下,早起跟成功有关系吗?一点都没有!

我们试图用很简单的方式去解释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或者事物。看到穷人觉得就是他懒,看到大龄女青年就觉得她挑。这些也会阻碍我们独立思考。


如何破除误区?

第一个步骤,找出讨论对象→自我为中心

论证三要素:论题、结论和理由

1. 这讨论的是什么?

2. 对方想让我相信什么?

3. 对方怎么证明ta是对的?

第二个步骤,检验证据效力→盲从信息

对于接受到的所有信息,我们要有意识地去甄别是不是有可靠的证据。

数据,概率、基数等等。

第三个步骤,发现前提假设→眼见为实

谁会得益,谁又会受到伤害。看到他人真实的价值取向,就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除了看得到那些看得见的理由之外,还要去推敲出背后看不见的假设是什么。

第四个步骤,提防逻辑谬误→简单归因

如果想要减少被带跑偏。我们需要检验结论和理由之间是否存在合理的逻辑关系。并且多认识一些常见的逻辑谬误。


应用题:

从本小节我们理解了阻碍独立思考的四种误区:

1. 自我为中心,2. 盲从信息,3. 眼见为实,4. 简单归因。

请思考一下,

1.你觉得哪一种误区是你想要重点破除的?为什么?

2.为此你会如何计划去破除这个误区?请列举具体的步骤。

3.破除之后,会对你的工作或生活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答:我重点想要破除“盲从信息+眼见为实”。吃了几次亏,那种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那些人的亏,我发觉我是一个特别容易轻信他人的人。重感情,不理性思考,以为别人说的话都是真实可信的。

解决方案:

首先,要求自己先做个“守财奴”(不仅限于钱,还有时间和精力),当别人的请求或者是要求,是需要我从自己口袋里掏钱,或者是需要我额外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时候,提高警惕!

理性分析一下,这件事对我来说值得做吗?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收益?这种收益是实实在在的(比如金钱和物质),还是虚无缥缈的(比如可能会融入某个圈子、可能会结识某个名人、可能会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等)?

我的投入产出比怎么样?会不会和我现在做的/真正想要做的事产生冲突?我真的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吗?

给我提出请求/要求的人,我真的了解ta吗?我帮了ta我会有什么好处?我真的需要这个朋友吗?

其次,理性思考他们的真实目的!!!他们到底想要干嘛?我是他们理想的合伙人吗?如果他们需要合作,不去找真正高水平的人,而是找我这样的水平一般的人,是不是只是想要割韭菜骗钱?做这件事,到底对谁最有利?

第三,修炼自己要“脸皮厚”。该拒绝就拒绝,即便关系闹僵了,也没什么怕的!大多数的朋友,都是走着走着就散了。如果别人真心看重我的本事,是会主动“讨好”我的,不需要我来刻意“讨好”他们。

如果破除了,首先在人际关系上,我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其次,可以保护我的“财产(金钱、时间、精力)”不丢失,不做无用功。再就是能够使我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不那么冲动、感情用事。

钱、时间和精力浪费了,其实还好。但不能总是让自己寒心吧?往事随风都过去了(但不原谅),吃一堑长一智吧,中年单纯少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