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是人的天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6年1月26日星期二 20点57分

在三楼的书柜中,我发现了绘本《逃家小兔》,反复看了几遍,忽而想到了一个久违的问题:流浪。

小兔好好地,为什么要从家中逃走呢?家不够温暖,妈不够慈爱?原来都不是,只是想离开,也许只是想和妈开个玩笑……

骨子里还是有种潜意识吧,渴望短暂的离开,躲开熟悉的、温暖的、安全的,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即使遭遇恐惧、遭遇困境、遭遇无礼。

外面多冷,小兔知道吗?可惜它没有体验的机会,妈妈的爱留下了想逃的精灵。

从作者的角度,这是一个表现爱的故事。我也看到了,但我还看到了人性中的另种东西。

刚毕业的头几年,应该是工作、感情领域都不如意的原因,突然产生了逃离的念头。逃到哪里去?毫无主意,只是想离开,永远不再回来,只要可以逃脱绳索般的束缚。

没有和任何人讲,我常常默默地坐在操场的角落,独自一人看着落日的余辉发呆。发呆的瞬间,构想着离开后带来的福利,竟没有考虑苦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如果这样放弃,是不是可惜?更没有想过,如果离开了,为自己操劳的母亲是否会伤心,只是想着摆脱,摆脱……

几乎有一年的时间,我整日介为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再开心,不再微笑,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黯然的,没有希望,没有阳光,……

那时也想到了死,似乎逃不走的,人的眼睛会追到天涯。而死,则会一了百了。

我想的简单吗?我终于没有逃离,更没有选择死,因为责任留下了我,希望留下了我。

也许那时想来,如果逃走,可以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彻底忘记以前的种种,不再为那些东西苦恼,也无需看着日落发呆……

其实,假使果真离开了,问题虽然抛掉了,但只是躲避了责任,终其一生它还会跟着,甚至把人压得更厉害。当时没有这样想,理智告诫自己,必须清醒地面对一切,只要咬咬牙,一切都会过去的。

后来,看《林肯传》,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境。林肯也是凡人的,碰上那么一位刁蛮的妻子,他无法忍受,又脱离不开,只能默默地暂时躲避。眼睛是很难看清真相的。

有资料分析,最优秀的男人最没有脾气。是没有脾气吗?的确是无法发作,因为发作会招引更大的风波,为了免除此种情况,就忍气吞声委屈自己了。

逃的念头或深或浅的,隐藏在大部分人心中,终其一生都无法根除。

逃的形式也不尽相同,离开家门,到一个陌生的或心仪的地方,这是普通的选择。

我记忆中的,有个卖儿童玩的风筝的江湖人,到我们村里做生意,落了几天脚。风筝的样子还模糊记得,花花绿绿的。

不几天,江湖人离开了,邻居的阿姨也离开了。后来才知道,阿姨跟着这个江湖艺人走了。

我离开家乡后,阿姨又回来了。好在那个家原谅了她,生活是真实的,哪个家不需要一个主妇呢?

类似的逃离,满眼望望,实在不少。前几天听同事讲他家族中的故事。他的爷爷至今不知葬在何处。这倒怪了,经他一讲才明白。

当年,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兄弟四个发生了矛盾,最小的弟弟遭到了哥三个的封杀,那三个哥哥带着家什闹上门来。势单力孤,一看事情不妙,弟弟从房屋中的气眼逃了。从此,销声匿迹。逃走的就是我同事不曾见面的爷爷,据说他的父亲那时只有一两岁。

躲难的逃,人世间也不少的。有些逃了,但是大多数没有逃得了,受良心等谴责或由于其他因素,这种逃离反而成了深远的折磨。

我读师范时,临江的一个算是江湖朋友,估计是跟人家打了架,害怕受到惩罚,于是选择逃离。我们结识不久,他到学校找我,手头的几十元给他了,新买的吉他也送他了。

后来打听他,竟没有消息。难道果真逃走了吗?现在想来,他也有五十多岁了,是不是还有昔日的争强好胜?

人生真是奇妙,复杂的情绪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常常不知所往。苦了、累了,我们就想到一个安全、温暖、孤独的环境中疗伤,然后再回来。事实上,那样的环境只能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才能营建出来,仅靠时空是很难解决的。

小兔没有逃,是不是遗憾?从作者的角度看,应该是完美的,小兔从与母亲的对白中就实现了逃的历程,而又没有经历任何险境,完完美美地融化到爱中。

如果小兔逃出去了呢?故事又会如何呢?因为在所有的生命骨子中,都隐藏着逃的基因,或早或晚都会发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