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的序里,麦基首先就给我们归纳了《故事》最真实基础的八个特点。
论述原理。《故事》不会强制要求你怎么去写,而是通过告诉你“这种方式有效,而且经过了时间的验证。”让你自己去自由发挥,而不会用一个规则将你框死。
论述永恒、普遍的形式。在故事的设计上,表现不会有固定的样板,而是非常丰富多样的,那些故事速成法或者是换一个壳子就能继续用的故事只能说是赝品,我们需要发现故事的潜在原则,至于外在的表现形式则是尽显多样化就好。
论述原始模型。这个和前一点其实是互通的,都是指要挖出故事最核心的原始模型,然后再以独一无二、具有文化特异性的表现手法对故事进行装饰。
论述一丝不苟。凡事要求精简,写故事当然不会例外,我们要力图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多的信息。
论述写作的现实。这点在影视方面的表现更加明显,我们看文字时,脑海里可能会对看到的进行加工想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弥补文字的空缺的,但是影视不一样,镜头会将所有画面剥脱得一丝不挂,直到我们郁闷而惶惑地试图逃离。
论述如何精通这门艺术。这就涉及到具体的操作步骤了。
论述对观众的尊重。强调了观众的重要性,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必须以一种既能表达自己的视觉印象,又能满足观众欲望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故事形态。
论述独创。这就需要创作者多费心思了,用独具慧眼的主题选择加上匠心独具的故事形态来打造故事。
给我们讲完了八个论述之后,麦基紧接着给我们展示了目前他认为的故事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故事的衰竭。这是个流量时代,不管是创作什么东西,都会把博得关注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因为“猎奇”而出现的漏洞百出和虚假的故事手法越来越盛行。
再然后是手艺的失传。现在市面上各种速成法层出不穷,过于追求速度,反而让我们忽略了最实质的情况。
我们以为学习故事创作只需要对遇到的每一部小说、电影或戏剧中故事要素无意识地吸收。
这样的表象掩藏之下,是前人各种途径的不懈努力,我们却指望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做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剧作家都是通过接受大学教育或在图书馆自学,通过在戏院工作或写作小说,通过在好莱坞片体制下充当学徒,或通过以上多种手段的综合。
在掌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下,尚且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这样一对比,“速成”这两个字确实是太过可笑。
所以要是真的热爱故事,学习这事当然是应该长久地进行下去。
把握好故事的要领。在故事的设计环节,多问几个问题。这些人物是谁?他们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他们将会采用怎样的方法去得到想要的东西?什么将阻止他们?其后果又是什么?精心安排好故事之后,讲完就立即戛然而止。
在这一环节,写故事的详细步骤麦基也给我们介绍得非常清楚,只有两步。
第一步就是进入想象中的世界,让人物自然地说话动作。
第二步就是走出幻想,把自己写的东西读一遍,仔细分析,这样好不好?观众会不会喜欢?为什么不喜欢?是否应该把它删掉?补充?重新整理?接着就是重新想象、重新改写的螺旋式重复过程。
紧接着就是在故事创作的过程中,故事必须抽象于生活,提取其精华,但又不能成为生活的抽象化,以致失却实际生活的原味。
故事必须像生活,但又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生活,以致除了市井乡民都能一目了然的生活之外便别无深度和意味。
还有是要掌握的两种能力,一种是向读者传达肉体感官知觉,另一种是将观众从现实空间提升到虚拟空间。
还有两种天才,文学天才能够创造性地将日常语言转化为一种更具表现力的更高形式,生动地描述世界并捕捉人性的声音。
故事天才则能够创造性地将生活本身转化为更有力度、更加明确、更富意味的体验。
最后就是手艺的重要性了,要学会从最少的事件中也能挤出生命力,这样素材来源才会源源不断,而我们的创作之路也能够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