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月一次的梦想秀,这次我想说说三个事
第一, 这个月,37天的定位训练营让我对生涯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开始加入训练营只是为了学生涯知识、学咨询技术的,我以为我的定位是清楚的,我想很多学生涯的同学没有报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投入学习后我觉得自己被颠覆了,一度怀疑自己之前学的是假生涯。
在定位训练营的学习让我真正的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定位是踏踏实实做个普通人,小白就要做小白该做的事。
之前总认为自己要开拓市场,得有很多高大上的词给自己做背书,殊不知,能力还没到,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自己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上,那还能有心思去提升自己。
于是在定位营学习的过程中,我把自己的定位改成生涯学习者和实践者、生涯传播者。
不要担心专业不专业,勇敢的去分享,去做就好了,每次想到赵昂老师说过,大不了以后换拨听众,我就释然了,想到我的学习者定位心里也轻松了很多,于是我单独拉了个小群,想把我所有学到的东西都分享出来。
定位营开营时赵昂老师说过,让我们写觉察故事、写发现故事,可是我一篇都没写成,我也一直在反思,我明明有很多触动的,可是每次那些想写的点几句话就搞定,难道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不愿意表达,还是自己没有耐心去描述,还是没有实践?
我开始回忆自己的变化,首先我发现自己在分享时很容易用自己的经历举例子,这在之前的分享中是不多的。
其次,定位营的东西很多已经融入我的潜意识,接着被我运用到了生活中。
身边朋友知道我学生涯后总有趁见面聊天时问我的建议。
比如,一个老家的朋友,没什么学历,做过餐饮,工厂里打过工,去年开始承包零工,但是不容易找往外包工的单位,去年见到我,说自己也很乱,也不知道能做什么,自己就想照顾孩子时还能挣些钱,我当时心想,你也没啥擅长的,又不愿意进工厂,只能看看市场上有哪些不需要学历的零工,也就只是帮她推荐了还有哪些零工。
今年我们又见面了,她还还是老样子,还是问我一样的问题。听完后,我很自然的问她,“你当下的任务是在照顾孩子之余做一份工作是吗?”
“是的”
“那么你工作是为了什么呢?”
“挣钱呀”
“挣钱为了什么呢?”
“为了孩子上学”
“孩子现在不是上学上的挺好的嘛,需要钱吗?”
“以后孩子需要呀”
“可是现在不需要,不是吗?如果不是那么急切挣钱,也就是说这一年你可以学点东西或者积累资源,也可以随便做个工作挣钱,你说来?”
她沉思了好一会,跟我说,“你说的有道理,我其实真的想把包工这块做好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做。”
“包工,最重要的是有干活的人、有活可干,现在你有干活的人,但是活少,所以你需要积累企业方的资源,特别人脉的维护,这是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有可能付出了也未必有收获,这一年你可能就没那多收入,你怎么办呢?”
“像你说的,目前我其实不着急用钱,不如趁这个时间跑跑门路,多付出,先不想人家现在能不能给我活,时间长了,总能打动人家,到时候不就有活了。”
现在想想,她可能本意是跟我发发牢骚,如果能从我这得到有效建议更好,没有也无所谓,所以她的期待并不高,但是没想到我的回应让她茅塞顿开。
同样的人,同样的问题,不一样的聊法,区别在于找到她目标背后的意义、从她自己的资源开始、从她自己的选项开始,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去想我学了什么、该用哪些知识帮助她。但是我跟她聊的其实就是定位营的内容,是在帮她找到自己的精准定位。
第二, 这个月,我深切感受到要让自己慢下来。
这个月企业经营不太好,天天讨论缩减成本和裁员方案,烦躁的我嘴里全身上火,嘴里都肿了,部门里的人有点什么事我就烦,大家也看出我烦,不敢惹我~这种状态持续了几天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让自己一边刻意压抑着那种烦躁一边反思自己烦躁的背后是什么,我发现自己一直在焦虑时间不够用,一想到那么多事就着急。
这个月我跟各位老师一起参加了鹏飞的声音训练营,第一次的作业是给我们3个小故事,让我们录音,结果预计6分钟的故事,我第一次给读成了4分半,后来刻意放慢速度,重读了很多次,终于读到了5分40秒。我的急性子体现在我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连说话也是。
后来我们学习腹式呼吸、学习气泡音、学习提颧肌等,在学习的过程中鹏飞一直提醒我们慢下来,呼吸才能用上,才会更从容。
正好练习腹式呼吸那天我一直在反思自己最近这个烦躁,边练边想,慢慢的我感受到自己不只是在压抑,而是那种烦躁有些缓解了。我想我真的需要慢下来。
让我深刻感受到我要慢下来的是我们家二宝的事。
我们家二宝2岁9个月,上周六,二宝在沙发上蹦,不小心磕到茶几上,我们家茶几是大理石桌面的,二宝脑门上瞬间裂了一个大口子,我跟老公吓坏了,赶紧找纱布给他压住伤口,收拾东西往医院赶。
二宝一直哭,我就一直抱着他,反复跟他说不要担心,爸爸妈妈一直在,爸爸妈妈会保护他,我抱着他去我的书桌那找他的社保卡,刚走近书桌,小家伙问我,说“妈妈,你还要工作吗?”这句话让我瞬间泪奔,我心酸又愧疚,每天吃完饭我就做我书桌者,他们已经习惯了我这种忙碌,他以为我又要去工作,我跟他说,妈妈不工作,妈妈陪你去医院。可能伤口被压住,小家伙没那么疼,也不哭了,去医院的路上,我说你伤着了,爸爸妈妈很心疼。他说,我不要爸爸妈妈疼,我要爸爸妈妈好好的。小家伙伤的有点重,脑门上缝了好几针,缝的时候大夫要把伤口清理干净,在清理的时候看见那个口子很大很深,我感觉我全身的神经都在疼,缝的时候我就没再敢看。
从医院回去后我就一直陪着他,做完了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什么都不想动了,我的情绪陷入了低谷,我深刻反思自己平时的忙碌,反思自己太贪心,什么都想要,反思自己太急躁。
我真的必须要慢下来,我需要重新调整自己。
第三, 这个月,我一次又一次打碎自己、重建自己。
王民明曾在阿里供职7年,官至阿里巴巴管HR的VP,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认知现实的能力就是会遇到事情,碎掉,然后再重建”当时看完这句话我一直在琢磨遇到什么事会碎掉,怎么碎掉,怎么重建。
我这前半生在这个小城市在很多人眼中是很顺利的,家庭和睦、工作顺利、从来不加班、待遇还不错、自己还上进,工作上领导也很看重我,不管什么事情一定会问问我的建议,我说办什么事,下面的人也不会有时候可能不敢有什么意见,长久以来我内心会有种盲目的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事都会做的不错,什么事都能应付的来。
我从2019元旦开始学生涯,到现在1年多了,也做过一些咨询,自己觉得还是有基础的,但是在定位训练营中,一次次颠覆我学过的东西,认知被一次一次刷新,我特别想写一些东西,但总感觉有东西堵在那,就是出不来,每天看到大家写文章写觉察写的不亦乐乎,我内心很着急,越着急越写不出来,反而耽误了很多时间,最后我干脆放弃了写长文,我开始意识到我要打碎自己,让自己从0开始,每天从100字开始,一星期后每天200字,现在每天500字,我认识到了我不会写文、不善表达这个现实,我要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重新开始,建立一个新的自己。
定位训练营结束后,我想整个微课出来,于是我整理了一个“突破职业定位误区”的微课,我将定位误区与突破、定位三层级放一起,我想让别人打破定位的误区,能初步定位,我反复听课反复看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案例,终于写完逐字稿和PPT, 我在微课群里试讲,讲完后我送了口气,心想终于搞定了,但是第二天的反馈让我跌入了谷底,反馈了很多问题,案例太散、逻辑矛盾、听完没啥重点、内容太多、没讲明白。其实我自己之前开过几个课,这是第一次被这样不留情面的打击。看到反馈的那一刻其实有很多委屈的,我多么想去解释,但我知道这是没用的,我知道我又要打碎自己了,我要用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所有的反馈。也正是这些反馈让我意识到我还没有完全消化学到的东西,我以为的学会只是表面上的。
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昂sir也总说,人不是机器,而是要跟外界互动、产生化学反应的。
就像我做的第一次青少年生涯教育的讲座,当时借了其他老师的场子,结果我讲了没几分钟就走了一半的人,自己也要硬着头皮面不改色的继续讲。
这样一次又一次撞上些别的什么,一次又一次打碎自己,一次又一次跟外界产生化学反应,一次又一次建立新的自己。这个过程就像你在爬山,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爬到了山顶,你站在山顶看着下面的风景,心里美滋滋的,周围的人也都羡慕你说“你好厉害呀”,这时候不小心从山顶跌了下来,浑身是伤,这时候你又两个选择,一个是站起来继续网上爬,一个是原地待着养伤。我想,不管跌下来多少次我也会选择站起来继续往上。
说完这几件事,我简单总结一下这个月:
1. 这个月我做到了什么?
完成了定位训练营所有的课程和笔记、作业,并开始每天在群里分享学到的内容。
已经2个星期每天在头条回答问题,并且所有的回答被推荐了进头条首页,其中2条通过了优质回答的审核。朋友圈每天至少3条信息。累计输出的简短文字还没统计,大约有八九千字。
完成职业定位的微课,在其他平台试讲。
我还影响了6个伙伴来定位训练营学习。
2. 我是否在梦想实践的路上?
我的梦想是影响更多的人有生涯意识,我做到的这些事情都是生涯推广相关的。我走在梦想实践的路上,也许走的有些慢,比如文章的写作比预计的要慢。
这个月本来要搞线上读书,结果推到了4月份。
3. 接下来我的计划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
4月份开展一次先上课,如果疫情放开,开展一次线下洞见游戏,线上读书提上日程,并搜集青少年暑期训练营的信息。我准备多看一些企业培训的资料,增加企业的一些视角。
4.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什么发现?
这个月,我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觉察越来越频繁,而且不光觉察,还是主动思考调整方式。
5. 有意无意的我在修炼什么?
我在修炼自己的耐性,修炼自己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与全面性。
6. 你是否更爱自己?
我觉得一直是爱自己的,进入梦想家部落后的种种修炼让我更爱自己,家里人也更爱我,我也更爱他们。
7. 接下来会是一个怎样的起点?
接下来,让自己慢下来,效率提升来,刻意留白,让自己缓慢而坚定的成长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