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郭扶镇龙台村七社,是笔者简子的老家。老家,永远的故乡永远的家,魂牵梦萦,时时牵挂。山中景致,可圈可点。所见原生态,触目纯天然。无需打造,足以惊艳。
从岩口上顶三步到张家大湾这条古道,外人叫它“顶三步梁子”,是安家屋基、尹家沟、周家屋基、张家大湾十来户深山老农出行要道,也是采药人、寻宝者的天路。不知历经多少代的行走,层层石梯圆润光滑、手搬窝儿恰到好处。
悬崖绝顶惊险,却有茂林修竹掩映,树荫底下好吹风。此情此景,怎一个“爽”字了得!
简子还邀请到綦走发现志愿者服务团(简称“綦走团”)的@顺其自然、@黄河之水两位志愿者同行,顺其自然鞍前马后摄影摄像。摄影师和社长差不多年龄,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上坡下坎如履平地。
堂兄简贵平是本社社长,他一马当先走在前头,指点景致、聊其梦想:希望本社悬崖路、奇石群不被埋没,让户外徒友们多一个耍处,期待山里特产让外来者乐于接受。
自驾到苦茶口,看小桥流水人家。从高石坝步行,经德盛门、福寿桥、岩口暗河到石缸钵,经三倒拐上顶三步,直上山顶,沿山脊梁到十字岚垭。岚垭前后峰峦汇聚,东连狮子尾;西望骑龙岗;南下九龙峡,隔河对峙牯牛背;北走勤劳抱蟠龙。蟠龙山群峰绵延,高低错落,一望无涯。
继续西行,到达石牛群。石牛群是成熟的丹霞岩石,几个山头形态各异,光秃“红牛”令人惊叹,跟对面的“綦江小华山”——牯牛背深情对望,诉说着千年的思念。
对面的“牯牛背”也是本村著名景点,海拔 1249米,丹霞山体面积 1 平方公里以上,山体脊呈三角丫形线状分列,脊背长达1000 余米。牯牛背享誉四方,游人如织:有慕名而来探险者,有网红打卡直播者,还有早晚蹲守日出日落的摄影家。
本社丹霞岩,“养在深闺人未识”,身怀宝贝不自知,恰如锦衣夜行。所以门前冷落鞍马稀,地质勘探队、寻宝者、采药人偶尔进山,山中鸟儿都会高歌迎客。
是金子总会发光,咱实力不容忽视,石牛群“天生丽质难自弃”,相信总有一天会火遍登山达人和驴友徒友圈。
云在头顶,风从指尖过。攀上尖峰,一览众山小。群山绵延,极目楚天舒。
“放牧”牛群,继续西行。绝顶古道,由来已久。老一辈口口相传,不知哪朝哪代躲避战乱的流民:张氏、左氏、安氏、高氏、李氏等家族,进山开荒种地,安居山野,怡然自乐。
另有一说:明末乱世,官兵步步紧逼,“反贼张”败走六站垭,因杀戮太重失民心,物资匮乏无补给,余部在翠峰峡石瓮三缸抛兵弃剑远走。后来观音沟和石笋沟交汇处的回龙庙里,有“反贼张”雕像受人供奉,那是本地民众谢其不杀之恩。
张氏余部精锐远走,部分老弱病残被迫钻进蟠龙原始森林东躲西藏,侥幸活下来的,形成几个小分队,以张、高、安、李、周五位领头分散隐蔽。风声过后,就地安营扎寨,或深山打猎、或开荒种地、或采药制药、或砍山制碱、伐木烧炭、烧制石灰……
山中无日月,世外几百年。他们制作胆巴、岩盐巴、苎麻布、石灰、铁器......似乎无所不能,衣食住行自给自足,俨然世外桃源。直到解放后,山上人家陆续搬出山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条古道很是火了一把,因为山上是烧炭基地。
几十张窑子,烧出一批又一批的木炭。大窑一两千斤,小窑五六百斤,每窑月出五六次,一年得有几万斤。背炭人络绎不绝,有的是分配的任务必须完成,有人纯粹赚取力钱。别看山高路险,悬崖陡峭,可背炭大军从未有人摔落悬崖,意不意外?惊不惊奇?
大办钢铁、背大炉炭,是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至今山上还有几十处烧炭遗址。行走天路,目睹炭窑,总能想起那火红的年代,和那些尘封久远的往事。
挖断山,连绵几个山头,有几段数米长的山脊光秃圆润,远观如驼峰起伏,近看似牛儿脊背。有的脊背上造凿出登山小梯步,让形如牛背的山体更加生动形象。这是丹霞地貌独有的魅力。
丹霞,只望文生义,心中自会想到美丽而诗意的画面。看这大片大片的“红岩”、“红石”,你会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丹霞地貌,看不够的美!
中国丹霞是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第四十项世界遗产,由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系列提名地组成。这种带有“玫瑰云彩”的地貌,被特别命名为“丹霞地貌”。
綦江境内,古剑山、老瀛山、狮子山、牯牛背,都属丹霞地貌。景点早被大众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挖断山上奇峰凸兀,张家大湾神秘莫测,骑龙高岗层峦叠嶂,刺竹荒林幽深静谧。山上游玩三小时,经香炉峰下猫山湾,过胡家厂下关门寺,经海椒凼、横店子到王鏊造钱洞、下石桥新龙岩瀑布……
景点众多,为方便出行,社长带着朴实勤快的社员刀砍斧削,清理出路,把“点”连成了“片”,足够一日登山、二日徒步、天天玩耍。具体耍处,《僰俗》简子将会陆续分享,敬请期待。如果条件允许,你最好亲自去体验一把。
行走一圈,徒步两万。爬山、溜坡、耍水,累,并快乐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读的书。开卷有益,迈腿有力!
坐拥美景,重庆市綦江区郭扶镇龙台村全体社员等着你,来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