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第一场雨,来得没什么征兆。前一晚还是闷热得让人黏腻的夏末,清晨推开窗,风裹着雨丝扑面而来,带着浸骨的凉,像一把钝刀,慢慢割开夏末最后一点燥热,也割开了我和你之间那层模糊的纱。
我和你认识三年,是旁人眼里“最好的朋友”。你总说我性子太直,不懂转弯,所以每次聚餐,你会替我挡掉劝酒的人;我加班到深夜,你会发来一句“路上注意安全”。我以为这份情谊是双向的奔赴,直到那场雨,让我看清了藏在细节里的敷衍。
那天公司临时通知加班,赶项目报告到晚上九点,窗外的雨已经下得密不透风。我翻遍手机通讯录,最后还是打给了你——你家离公司只隔两条街,前几天你还说新买了车,正好顺路。电话接通时,你那边很吵,隐约能听到电视里综艺节目的笑声。我攥着冰凉的手机,声音有些发颤:“你方便来接我一下吗?雨太大了,打不到车。”
你沉默了两秒,语气带着点不耐烦:“啊?下雨啦?我刚洗完澡,头发还没干呢,开车不太方便吧。”我愣了一下,雨声敲打着玻璃,混着你那边的笑声,格外刺耳。我还想再说些什么,你又补了一句:“要不你再等等,雨可能一会儿就小了,或者叫个网约车?安全点。”说完,没等我回应,就匆匆挂了电话。
我站在公司楼下的屋檐下,雨丝被风吹得打在脸上,又冷又疼。就在这时,手机震了一下,是同部门的林姐发来的消息:“还在公司吗?我刚加完班,开车送你回去吧,看你朋友圈说没带伞。”林姐平时和我交集不多,只是偶尔在茶水间聊几句,可此刻她的消息,却像一团暖火,在雨里烫得人心头发热。
坐进林姐的车里时,雨刮器不停左右摆动,模糊了窗外的路灯。林姐递给我一条干毛巾,笑着说:“女孩子下雨天别着凉,我刚看你给朋友打电话,没接通吗?”我摇摇头,没说话,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着。想起前几个月,你说家里有事急需用钱,我把刚发的工资转了一半给你,没让你写借条;想起你失恋时,我陪你在酒吧喝到凌晨,第二天替你跟公司请假;想起每次你需要帮忙,我从没有过一句“不方便”。
车路过你家小区门口时,我无意间瞥见你家阳台亮着灯,窗帘没拉严,能看到你正坐在沙发上,对着电视哈哈大笑,手边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奶茶。那一刻,所有的自我安慰都碎了——你不是不方便,只是我没那么重要而已。
后来雨停了,天放晴的时候,我没有再主动联系你。你发来消息问我那天怎么回去的,我只简单回了句“同事送的”,你也没再多问,仿佛那晚的雨,那场未接的求助,都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原来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真的经不起雨的考验。有些陪伴,看似热闹,实则像雨中的影子,风一吹就散;有些在乎,不用挂在嘴边,却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撑着一把伞,穿过风雨走到你身边。那场秋雨,洗去了夏末的燥热,也洗去了我对这段友情的滤镜,让我看清了谁是真心待我,谁只是路过我的人生。
如今再想起那场雨,我不再觉得难过,反而有些庆幸。是那场雨让我明白,真正的朋友,从不会在你淋雨时,以“不方便”为由转身离开;真正的情谊,也从不需要用“最好的朋友”这样的标签来维系,它藏在每一个“我帮你”的行动里,藏在每一次“我在”的回应里。
雨会停,天会晴,那些不值得的人,也该留在雨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