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回家,岳母同我说了一番孩子一上午的表现。除了一贯的要去超市之外,岳母提到因为外面天气冷想带他去4楼的贺贺(音)家去玩,但是儿子死活不愿意去,最后只能作罢。
贺贺是比儿子大50天的一个小朋友。贺贺妈妈是大学老师,贺贺爸爸是警察,因为住在同一个单元,而且他们夫妻俩与我们两口子是校友,所以,我们两家大人关系日渐密切,也经常一同在楼下看孩子。
贺贺妈妈因为自身职业的关系,工作不坐班,所以很多时候都在坚持自己带孩子,而且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坚持自己的原则,任凭贺贺哭闹也绝不妥协。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比较认同她的一些教育孩子的理念。
岳母告诉我,儿子不愿意去贺贺家玩,是因为贺贺不让儿子玩他们家的玩具。但是,我以前带儿子去贺贺家玩的时候,儿子玩贺贺的玩具时并没有遇到多大阻力,反倒是贺贺到我们家里玩的时候儿子常常不允许贺贺碰他的所有玩具,并因此而大哭大闹。
我感觉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而且问题的原因也显而易见,但是,我却在这时候无能为力。我只是很担心,儿子以后可能没有一起玩的好朋友。
在厨房做饭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跳出来很多场景。很多次,在广场、在早教学校,每当儿子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的时候,总会大哭起来,这时候岳母因为心疼儿子,总会拿着另一个玩具和抢玩具的小朋友商量,让别的小朋友先玩其他玩具,把争抢的那一个玩具让给儿子玩。
我多次和妻子说,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妻子无动于衷。
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儿子在遇到争抢的时候,总会大哭一场。在他幼小的心理上,感觉别人把玩具让给他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儿子的欲求得不到满足时哭得无比伤心,痛彻心扉,肝肠寸断。这时候,岳母和妻子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说我不了解孩子的性格。
这是天性吗?争抢玩具或许是天性,但是争抢时必须获胜却并不是天性的必然要求。欲求不满时伏地痛哭,这样的“天性”百分百是后天环境使然。
这样的天性,是贵族病,是被溺爱的结果。
贺贺妈妈在贺贺一岁多的时候,我经常听到她告诉贺贺要懂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无论如何,这样的引导是有必要的。只有懂得分享,才能在成长过程中不孤单。作为成年人,回首幼年事,我们最喜欢和什么样的伙伴相处?难道不是那种懂得体谅你、经常帮助你、快乐与你分享的那种人吗?
想想那些有领导才能的大人物,哪一个是只看眼前利益的人,哪一个不是慷慨大方、恩施八方?
你的孩子日后可能没有朋友,那很可能是因为他不懂的分享,不知道体谅别人和帮助别人。幼年时溺爱孩子,看似是孩子赚了便宜,实则在孩子心灵上预设了一个交际程序,一旦这个程序只知道自私的利我,那么,孩子的交际必然走入一个孤单的归宿。
有些家长,常常想让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但是当自己溺爱孩子时,却拿出“谁家的孩子不是这样宠着”“谁家的家长舍得孩子受委屈”这样的理由。但是,你同别人家一样的培养孩子,又怎么能培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优秀的孩子呢?
一个人,在幼年时“吃点亏”,掉几滴泪,简直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作为家长,一听到孩子哭就揪心,就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听之任之,不能说是害了孩子,起码是在培养一个庸人。而且,回头看看,淘气的孩子在无理取闹时流的泪并不比吃亏时掉的泪少,反而是更多。
常言道:吃亏是福。家长主动地让孩子适时的“吃亏”,比起日后孩子步入学校这个“小社会”时真正的吃亏,孰轻孰重,想想自然就明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