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辅导几个孩子,这几个孩子或因隔三差五不上学,或者因学习成绩不够好,或者因学习无动力……和这几个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发现孩子就是家里的一面镜子,其中有一个孩子,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曾出去打工过,感觉亏欠了孩子很多,所以尽量的满足孩子的需求,甚至牺牲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孩子学习能力也强,就是学习没有持续性,为此也找我咨询,之后看到自己成长的空间,也在学习的路上,来这里辅导两次之后又重复在学校的模式,让家长看到造成这种模式的因素,除了家长榜样的力量,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趋乐避苦,反正家里更舒服,反正父母对我无可奈何,我使点小性子,耍点小脾气,父母就会满足我……
另一个孩子一直坚持上学,就是成绩一直维持在二三十分,家里的什么事情大多母亲说了算,在情绪饮食等老公也很会照顾妻子,以致影响到儿子也会很细心的照顾妈妈,事情的规划上一般妈妈说了算,所以孩子养成了不主动,不积极,任何事都在等的状态,比如说做数学题,给他讲了一遍,再做还是不会,缺少动手动脑、思考、身体力行的能力。只是被动的听,不亲手实践怎么能学到呢?支一支转一转,不支不转不动弹,沒想法,没目标,不能身体力行去做咋达成效果呢?会爱才是爱,舍得让你的孩子受苦,让孩子远离舒适区,去在艰苦的环境里尝试感受才更有动力学习,让孩子敢于试错,勇于承担多去做决定,才打开他的大脑开关,打开思路,而不是妈妈翅膀下的小鸡,什么事妈妈做决定,一味给孩子保护,成为温室里的花。如果真爱你的孩子,记住舍得让你的孩子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