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刚过,在家又歇了几天,闲来没事追了一部电视剧,然后紧接着我开始怀疑人生。一种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茫然把我打趴下了。
这部剧号称《人民的名义》兄弟片,我看完之后看着那句,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如鲠在喉。这就是《破冰行动》。
当然了,如果没有那句真实故事改编,我自然没有这么大的意见。全国人民都赞黄景瑜颜,吴刚,王劲松的演技,我自然也不会觉得很违和。可是,如果我真的只是为了黄景瑜的颜,那我去看《上瘾》、《红海行动》就好了,看吴刚的演技,那我不如翻开《人民的名义》去看铮铮的书记李达康,至于王劲松,那我觉得《琅琊榜》里的严侯爷就很出色了。我至于费那么大劲从头追一遍《破冰》?
答案显而易见,不至于的。
重点除了这个以外,我就觉得电视剧压缩成24集就可以了,不至于非得扯48集。反而前面一部分我觉得基本可以说的通,逻辑也不至于很混乱,甚至编剧跟导演在跟大家玩“谁是卧底”这个游戏,看的过程中很有带入感。
整部电视剧下来,我竟然只认可一个角色,只认可他一个人的台词。那就是缉毒大队长蔡永强。
我们不急啊,我一个角色一个角色分析着过,你大概就知道为什么了。
首先来看,李飞是一个闯入者形象,但是这个闯入者是一个愣头青,没脑子,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这种人说实话,如果我是毒枭林耀东,不管马云波怎么护着他,我一定让他早点去陪宋洋。
原谅我不能接受吃了亏还不长心的人。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兄弟因为我死的,什么什么是因为怎么样的。咱别光说不练假把式啊,你最起码吃一堑长一智,你脑子在线一点啊。
这一点上,我就比较喜欢《人民的名义》里侯亮平了,他也是一个闯入者形象,他也是为了兄弟找出真凶。他就能做到像妻子说的,林黛玉初入大观园那样,话不能多说,路不能走错。因为对面的敌人是在虎视眈眈,步步为营的等着随时要你命呢,没脑子加蛮干等于无谓的牺牲。
其次是李维民,我觉得吴刚身上有很重的书生气,演一个靠缉毒爬到今天那个位置的人,眼神里少了很多东西,比如果敢,狠厉,狰狞。有句话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在那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之后,注定也是个狠角色。
这种人杀毒贩连眼都不会眨一下的,因为他恨不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毒这个字。
他的徒弟是被毒贩杀死的,也就是李飞的母亲,多年的浴血奋战,自己的下属,朋友,必然曾经也是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光有从容不迫,运筹帷幄那就不像是在对待毒贩,而是面对对手。可是毒贩是对手吗,显然不是啊,毒贩是罪犯,是敌人。
说到这里,我比较佩服《湄公河大案》里陈宝国的演技,里面的严肃,坚定,不容置疑才是面对毒贩该有的气场啊。嗯,选角确实很重要。
再有就是马云波,一个让我觉得莫名其妙的人物,这个人物的矛盾设置实在没有冲突性。
妻子因为给自己挡枪,身中140多枪,作为国家来说,本身会有专门的公安内部医院,用于职工及家属就诊,怎么就能自己去跑别的医院治疗,这是在变相的说国家给予的待遇不够好,职工家属的抚慰没有到位?
自己妻子因为救自己每天身处疼痛之中,没有国家关怀,那别人看了还干什么缉毒警察啊。换句话说,自己家里人都没人关怀了,还冲什么锋,陷什么阵啊。所以,马云波应该更恨毒贩,更容不下毒贩存在才是。
莫名其妙。
止疼针里有一些麻黄素的提取物,所以,在医院来说,只要合理的注射,就是救人的药,这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更有一种大胆的设想,自己的师傅是李维民,救自己一命的小兄弟是李飞,我们正发愁没办法攻克敌人的内部,这时候大坏蛋自己送上门来要拿毒品贿赂自己,那就收下,收集证据,然后直接打入就好了。
自己立功了,媳妇也不用死了,重点是师徒情意,兄弟情意还在那里。信任在一线是最重要的东西,毕竟我们是把后背交给对方照看的啊。
非要后面弯弯绕那么多干什么?我们就是来缉毒的,不是陪大家玩的。火线之前,生与死就是一瞬之间,哪有那么多时间来陪你玩?
再说说大反派林耀东。东叔被手下撑着伞出现在雨中的时候,那个镜头真是有种方显英雄本色的感觉。
这样的毒枭为什么能守着一个2万人的村子,几十年像铁桶一样,简直就是一个土皇帝啊。东叔的话就是圣旨,东叔这个人就是权威的象征,很厉害的狠角色。
这部剧有点不精彩的原因还有可能在于,双方斗争不够十分激烈,太早的让线索浮出水面,让我看到后面索然无味,不够刺激。《人民的名义》好看在于,你不到最后一集,你都不知道反派到底会打什么牌给你。这样才会让人忍不住去猜想,引起共鸣。
东叔也就厉害了我说的前24集,后面很明显没有了毒枭那种嚣张,狠厉,不择手段。毕竟我还在等他新的保护伞出来,而不只是一个公安局的副局长,我希望省里,甚至中央都有他的保护伞,那样才会更真实。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前面要强调,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这句话。既然真实,那为什么根本就不跟真实沾边?
所以我才在蔡永强身上看到了那么一丝真实的影子。
蔡永强说有毒贩贿赂他,见利诱不成改为威逼,自己的妻儿被他送到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自己独自一人面对毒贩。他要做的不是随便怀疑任何人,而是掌握证据之后,直接去进行抓捕。
破冰行动背后真实事件是300多条缉毒警的生命啊。如果真的是改编真实事件,那为什么就不能把重点放在这个上面,破案就是好好破案,把那2吨的冰毒放到市面上造成的影响跟危害拍出来,把那些牺牲在一线的缉毒警们,他们的勇敢无畏,敢为人先,敢于牺牲的精神拍出来。
不要扯什么儿女情长,婆婆妈妈,面对毒贩,谁跟你讲道理,如果毒贩愿意跟你讲道理,那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牺牲了。真的,编剧跟导演的拍摄视角有很大的问题,让我不禁觉得悲凉,我甚至不能理解,拍摄的明明是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在毒贩的世界里,横冲直撞还能活下来的故事,中间兼顾还能谈情说爱,还能来得及儿女情长。这要是真的,那大家都去吧,毕竟没有危险,没有危害。
可是,我们明明有血淋淋的教训,有缉毒警察家属的泪与痛。这些我们如果不能弥补,为什么就不能让大家看到他们的辛苦,让大家敢于为抵制毒品发声。如果没有这样的效果,那就请不要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我受不了。
如果做不到还原事件的真相,最起码把毒贩的嚣张与可恨一一展现。毕竟和平年代,那些人的付出与牺牲,血与泪,痛与悲太让人觉得难过。他们也是别人的孩子,别人的丈夫,别人的爸爸啊。
最后,我不吐槽了,谨以此篇,致敬战斗在一线的缉毒警察,请为了祖国与家人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