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星爷的《喜剧之王》横空出世,“一句我养你”,成为最美的情话。尹天仇戏痴努力,最终却被现实打败,却又于平凡处开出一朵小花苞,虽然清理之中但仍让我难免有些唏嘘。尹天仇在爱情上的坚持,在事业上的不断努力,可以说是80后的真实写照。
2006年,刘国昌的《我要成名》救市而生,“不拼命踩水,哪有人能看到你”“当演员最终的是能跑”揭示了人生最淳朴的哲学,你自己都没有野心去要去拼去抢,不跑不快点去追,就算天上掉馅饼也砸不中你。潘家辉戏路的起落,对人性判断的转变,更像90后当下的人生。
压力与低欲望
如果说逐渐将要买入40大关的八零后们将有一些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安享余生了,那么还没步入30的九零后们不少已经被生活折磨的五蕴皆空。孩子的教育、房贷、车贷还有最后一次上升期是八零后身后的四条皮鞭,不断驱策他们向前跑、向钱跑,层层的压力让他们不敢停下脚步,而买房子、车子的贷款额逐渐清空后,前面无债一身轻的希望正在吸引他们奋力狂奔。
而九零后们在干吗?他们讲钱投入给房东、给滴滴、给外卖、给健身房,这些轻型债务他们只要饿几天,向父母低个头就能解决。房子、车子?不好意思,我一个月才四五千,你跟我在人均一万三四的城市讲房车?不可能!于是,他们的消费趋势更加偏向于轻型资产,他们的压力可能只需要周末去麦当劳当当服务员就能缓解,他们没有欲望,因为能得到的太容易,想得到的不现实。
低欲望让他们连出门都没有太大兴趣,尤其是九零后中的男生们,囊中羞涩,无欲无求。
群居和独处
人是群体性动物,社会就是无数群体的集合,这是我大学社会学课本上对于社会的定义,八零后在准确的执行着这一金科玉律,他们日常工作聚餐、周末家庭聚会、节假日同学联谊,群体交流和沟通充斥着他们的生活。
九零后们呢?他们更倾向于独处,哪怕在群体当中,他们观察多于交流,默默的在一旁像科学家观察实验体一样观察着人群,他们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交友,因为伪装变得更加容易,可是这样导致他们在现实里更加厌恶伪装,于是网络里狂欢、现实里独处就是不少九零后们的真实写照。
六位数和负数
“六位数以上叫存款,不然都只是余额,而我余额都不足。”这是一个关于九零后存款的段子。越来越多的九零后实际财务负数,虽然他们的账户可能还有一笔还算错的数字,但月底支付宝、京东白条、信用卡上的账单往往会把他们打回原形,可是这又能怎么办?兼职不靠谱、零工与正职冲突、脑力劳动往往没有回报,微薄的工资和前途可见的工作正在不断压榨九零后的生存空间。
反抗和苟且
这些只是部分九零后们苟且生存的状态,他们苟且这一个将就女朋友、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一间性价比始终的出租屋和卡上随时可能变成负数存款,因为他们最终会向生活投降、会向父母投降以换取舒适圈的生存资格。
但还有一些九零后,他们精心锻炼个人体魄、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做好常远规划,制造阶段性压力,让自己保持野心。他们就像鹰,虽然暂时困在绝壁,痛苦的磨砺自己的鹰喙和利爪,但终将横击长空,鹰翔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