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见”阿来,是因为知道他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直接就冲着他的作品《尘埃落定》去的。
那时候,被作品中的“傻子”的故事所吸引,看书也只看了个乐。
关于作者,唯一觉得新奇的是他是一位少数民族作家,然后就没有其他印象了。
今年看的第一本书是他写的《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阿来文学演讲录》。
这本书是阿来的演讲文章的合集,书中很多关于文学的思考是之前我没有想过的。
比如,地域性的“偏见”,不管是西藏还是其他地方,都很容易被人打上标签。
西藏是圣洁的地方,那就不会有污秽,不会有不好的地方。
但实际上只是人们赋予了这个地方“圣洁”,在那里依旧有乞丐,有苦难,有平凡的生活。
就如,在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认为国外是一个自由的地方,认为在国外生活的人都很幸福,所以大家都拼命出国,然后移民到国外。
直到近10年大家的观念才开始改变,才开始客观的去看待国内和国外的发展。
大家渐渐知道了,国内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以及在国外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到现在的新冠疫情爆发,大家才知道生活在中国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给一个地方或者一类人打上标签,但并没有去过那个地方,也没有和那些人相处过。
压根就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一切,只来源于别人的讲述。
这就跟现在在国外的网站上,关于中国好的地方可能很快就被和谐掉,关于骂中国的一些话,就极力给流量往上推一样。
所以很多外国人,他现在对中国还停留在一个非常落后的印象中,还以为中国都没有现代化城市。
但实际上很多外国的人来到真正中国以后,就觉得在中国生活很方便,城市交通、运输都很发达。
我们在大多时候,都会不自觉地给一类人打上标签。
比如说,我来自贵州,然后大家的印象就是贵州特别落后特别穷。
但实际上即便是皇城脚下,也是有特别穷特别落后的地方。
这些地方,生活着大量的底层劳动人民,每天都很辛苦地挣钱养家。
在贵州也有比较有钱的人,这些人衣食无忧,生活的很幸福。
大家对贵州的印象,什么时候能从那个广告中走出来也是个问题:一个女孩穿着苗族的衣服站在瀑布下面唱歌的那个广告。
实际上的贵州人真的不是每天会穿那些衣服的,除非那是一个旅游景区。
但这个旅游景区也只是顺应了很多人对贵州的一个幻想。
如果不是顺应这些人的幻想,可能大家都不会穿这些衣服,除非是很重要的节日。
在看人这一点上,我很赞同,程序员眼中的不是0就是1。
因为一个人他并不能代表一类人,他只能是他。
在文学里面会找一类人的共性,然后去进行描写,用一个人去代表一类人。
但是真正认识一个人,还是需要亲自接触的。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就去那个地方住上几年,想要了解一个人,就亲自和他接触一段时间。
从别人嘴里得到的信息,都是经过加工后的。
在书中还提到了看书,应该去看原典,少看别人加工过的二手书,畅销书……
这是我需要反思的,之前看了太多畅销书,的确吸收不到太多有价值的东西。
原典真的读起来很枯燥,有时候可能还会读不下去,但能吸收到的东西却是有一定营养的,枯燥可以慢慢适应。
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的思考,值得我们自己去深思的,它们关于文学,关于读书,关于生活……
文章很浅薄,但书真挺好的,哈哈哈~
新的一年,好好读书,好好写文,争取来年文章不这么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