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掀起了全民讨论,很多人年轻人通过影视化表演了解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热潮:全民思想解放,农村集体企业。那场面生龙活虎,绝不亚于今日的互联网热潮和全民创业。
有个比喻说今日北上广的办公室白领和八九十年代国企里的纺织女工是一样性质的,都是靠一点技能干活,只不过纺织机变成了计算机,想想虽有揶揄的意思但本质上比较还真是差不多呢。
我没看电视剧,直接找来原著阅读,看的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200页还意犹未尽,看到宋运辉大学毕业后来到金州制造厂做工程师,从一个下车间锻炼的毛头小子,不怕苦不怕累爱专研,又刚好赶上了全厂设备系统改造,小宋同志呕心沥血,年轻气盛,能力超群,一手促成了系统改造,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中坚骨干,一时风光无二,读得我也是激情澎湃,很过瘾!
但是我对整个改造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件中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一个细节,小宋在初期基层锻炼的时候,对车间的设备及操作运营全部做了细致的记录,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改造建议,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与负责公司设备维护,有20多年工程师身份,经验积累极其丰富的厂长交锋,两人心心相惜,小宋对厂长的精益求精深感钦佩,厂长对小宋的认真踏实赞不绝口。
但是厂长说了一句话,一句非常关键和无奈的话让我思索良久,厂长说小宋啊,你的这些想法我年轻时都有过,并且想的比你还深透,方案更到位,但是现在年纪大了,脑袋转的慢了,这是你们的时代了,唉~
读到这里心酸酸的,心酸之余有些惶恐,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旦错过机会施展才华,后面就真的顶不上了啊!
这就是人生的真相,时代在发展,但是中坚力量的来源一直都是20-40岁的中年人,前面的人感觉自己还宝刀未老,后面的年轻人已经迫不及待的追了上来,他们思路活跃,精力旺盛,一口气干30个小时,第二天依然活蹦乱跳,已过不惑之年的人如何能比。
如今社会,职场上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35岁就死在沙滩上,90后成为中层管理员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我们这些刚过30,有家有口,精力却远不如从前的中年人开始焦虑了。这个问题无解,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除了认命只有拼尽全力提升自己,才可以在未来博得一块喘息之地。
我既然想持续写作,就要笔耕不辍,每天从工作,生活,读书,影视,所闻所见中找一个有感触的点来写,我给自己定义为原生态野蛮生长,相信自己3个月,6个月后一定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