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人的经济学就只下了数字

我不是学经济学的,但我喜欢经济学,因为它是我们身边的学科,是我们的生活。

当我以为经济学就是很多的数字,很多的计算方法而望而却步时,翻开这本书,才让我对经济学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它也可以不那么枯燥乏味,它也可以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寻觅到其中的蛛丝马迹。

因此经济学也就显得不那么遥不可及。

这本《糟糕的经济学》是曾在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执教,后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经济学、历史学、英语和传播学荣誉的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的迪尔德丽•麦克罗斯基写就,她出版的作品还有《资产阶级三部曲》、《芝加哥大学写作课》、《企业家的尊严》等著作,被誉为当代“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家。

而在这本《糟糕的经济学》中,她认为世界变得富裕,主要并不是因为物质的原因,而是由于一种思想和情感,一种对于中产阶级及其平等自由主义的新崇拜。

“科学都是在更自由的社会中蓬勃发展的,这绝非偶然。好的科学是由善良诚实、开放自由的人创造的,好的社会科学尤其如此。”

这是前言部分的一段话,深以为然,我们从小学习历史,立志想要做一名科学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除了一些智力方面的因素之外,或许还有一些别的原因。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不是如数学一般的数字推理,它也不是历史学家眼中的制度主义理论,而是以数字推理为基础,以制度为核心,在人类中间形成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离不开人,离不开人文主义。

我国的历史是辉煌的历史,也曾有过经济的繁荣时期,比如盛唐时期的长安城,那时的长安城中,灯火通明,川流不息,车水马龙,这空前的繁荣来源于制度的开放。那一番繁荣景象可真是令人神往。

我们可以通过那幅清明上河图一窥南宋时期的临安城,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那鳞次栉比的房屋,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和那些展现在画里的各行各业,无不诉说着当时临安城里的繁华。

再回到其他的时候,古代的封建社会,各行各业等级森严,士农工商的划分将商人划到了最底层,社会地位的低下,导致了人格尊严的缺失,以致于多数人十年寒窗苦读只为夺取功名,宁愿守着土地做着苦力也不愿为货物的流通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导致了经济的裹足不前。是他们真的视金钱如粪土吗,是他们不愿意过富人的生活吗,显然不是。比起金钱,他们更在意的是自我的人格尊严。

当各行各业都拥有了平等的权利,平等的社会地位,那么,这一切又似乎打破了原有的状态,商业的蓬勃发展,刺激的便是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学的前进。

我们不是制度和任何科学研究下的木偶,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我们都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时候一句话,一个举动便是一次经济学的验证。

我在商场买一双鞋,当时试穿时也就觉得一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售货员的几句话又改变了我的看法,那双鞋并没有变,我自己也没有变,但改变发生了,因为售货员与我这个顾客之间的对话,而这几句对话导致了货币的流通,这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经济学,即便微不足道,但它仍然是。

我在医院值班,遇到一位患者,患者对医院有莫名的恐惧,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需要医院,我们有时候需要苦口婆心地劝说才能让病人遵医嘱,遵医嘱原本并不是为了经济,而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但这个过程也实实在在属于经济学中的一环,它同样的微不足道。

走在大街上,总会心不在焉地看看周围,满目的广告牌,甚至在地铁站,哪哪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牌,这些广告牌无声地印入脑海,在购买时立即浮现,那些广告牌的作用看起来那么微小,甚至不是当下就起了作用,但它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

短视频盛行的今天,主播的几句热血沸腾的话,即便只是简单粗暴的买买买,是否也曾让你欲罢不能的下了单,有时候主播充满文艺气息的语言,是否也激励你多买几本书看看,这个东西似乎也不是只有玩具或者装饰品的作用,它可以让人学到很多东西,但我们知道,即便是买回去,即便是临时多看了几本书,也不能保证可以坚持下来,也不一定能像主播那样出口成章。但是它却真实地刺激了消费,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

在今天看来,这些似乎平平无奇,都是一些小事,可这些小事加在一起,可能就是一次经济大爆炸,而这源于制度的自由,人的思维的开放。

书中提到,以往的经济学是经济学家的数字推论,是历史学家的制度主义理论,也是哲学家的推论,但他们无疑都不符合作为自由人对于经济学遵从道德且有说服力的要求。

真正的经济学不应该忽略人的因素,人性,文化,社会背景,思维方式,这些都影响着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又在决定经济的发展走向。

真正的经济学不应是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之间喋喋不休的争论,而是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相互之间的融合才能衍生出人文经济学,这个将人放在其中的经济学才是真正的经济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