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日记一直被古今人们推崇。
但,有的人是持续性自律,有的人是间歇性自虐。因为不能坚持。
要么觉得没什么好写的,要么觉得写起来没用。懒得记。
但是看那些热爱学习的人,通过记日记对自己的人生和学习得到更好的管理的人,似乎写日记还是非常有用的。
那么,写日记有用这事大概是可以确定的。问题就是,到底怎么写比较好,比较容易坚持呢?
成甲说,人做一个事情能坚持,是因为获得了正反馈。比如你写了几天发现记忆力变好了。背了几天单词,发现说英语流利了。
但对于刚开始的人,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格式写比较好呢?
其实稍微留心一下,历史上名人写日记也是各有各的特色。不一而足。
有把日记写成散文的,有写的特别简略的,也有些的尤为详细。不仅记录事实还记录感想,评述的。
最近看书发现几个作者和名人,他们写日记的格式惊人的相似。我自己也开始尝试这样写。感觉受益匪浅。
成甲在《好好学习》里说自己记录日记的方式是受到富兰克林的启发。他写的是反思日记。
富兰克林就是从写下13条具体目标。每天针对不同的点来反思自己是否达标。反思找差距。
受到启发,成甲自己根据《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设立了8个自己的目标,每天针对每一点认真反思。不仅仅记录事件的结果,更记录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忠实记录。
成甲坦言,这种记录方式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影响。
我搜索了一下,发现周恩来总理一本日记,也是按照类似的格式,分类,对标,反思记录:
而我上个月看完的,曾国藩的传记,则很认真的提到曾国藩是从京城这个人文渊薮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学到了详细而有效的记录日记的方式。其中有他尊称的静海先生、倭仁等人。
自此,他每日针对自己的这些点极端的反思,一事一念都不放过。
哪怕是有一天兴致来了要去看杀头,结果半路反省折返回家,或者看到朋友纳小妾多看了几眼这种事都写进去。
这些对他来说并非小事,而是干扰他以“圣人”标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不厌其烦。
在反思这条路上,他一骑绝尘。甚至感慨,写日记让他
“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
他不仅写的仔细,记录忠实,而且还不定期的给日记给朋友老是和弟弟们寄过去,让他们监督和评判。好似现在微博跟帖一般,老师有的还会批语。
他甚至给自己取名号曰 涤生。可见这种日记方法对他影响之大。
为什么要有条有理的忠实记录自己的一言一行呢?
一,因为人的记忆真的不可靠。而且心理学家已经研究表明,人会根据后面发生的现象解释原先的行为。这种解释就非常的容易歪曲事实。所以,记录下来,我们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貌。
二,很多事情的因果关系,如成甲所说,不是线性的,立刻显现的。而你长时间的保持记录,可以从一个更长的周期看自己做事的规律,找到更通用的经验。
三,把生活里的事详细记录,能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看一件事,你得到的会比别人更多。这样似乎就把自己的生活案例化了。对以后的言行更有指导意义。
所以,看这几个人的记录方法,这种方式是颇可以参考的。
一点小建议就是,找到趁手的工具非常重要。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作者奥野宣之,他各种情况只用一种笔记本。觉得笔记录比较方便。如果是这种一元化的笔记,则用笔记本也挺不错。
但如果不习惯手写的话,像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这类云软件会比较合适。因为到哪里只要登录账号就可以记录,非常方便。
我是用有道云笔记做记录,还是很方便的。比手写更快,将来检索也会更容易。
详细的记录对以后的回顾学习一定是非常有效的。
不过,任何好习惯贵在坚持。你如果也在犹豫怎么记录比较好。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先聊到这里,祝你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