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锦鲤浮堇(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14126454/
文/桃知鲤
印象中的清明,每年都是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气候潮湿偶尔阴冷,十分契合这个节气悲思愁绪,氤氲烟雨,诗情画意,所有缅怀追思逝去亲人的氛围恰到好处。还好,大部分的人都是活得通透,懂得取舍,将思念和怀念深埋,珍惜身边的一切美好,活好当下,过好每一个今天。所以,清明时至今日,除了回乡祭祖,也成了不负春光,踏春游玩的节日。
父母们对生活的仪式感和挚爱
妈妈用土灶做的地菜花煮鸡蛋
之于我们家族,清明如同中秋、除夕一样,是小团圆的日子,全家人会因为共同的回忆和美好的血脉相承团聚一起,给这样一个思亲断肠的日子增添了些许暖意。我的父母会特别重视,这是父辈们崇尚的仪式感,很接地气,也是踏实生活的牵绊,从祭祖的仪式到物件,从聚餐叙旧到节气美食,爸爸妈妈从来不会怠慢,我的妈妈经常说,“人生在世,吃是最不可怠慢敷衍的。”于是, 农历三月初三因为繁忙的工作来不及吃上的“地(荠)菜花煮鸡蛋”,妈妈在家里临时搭的土灶里煮了几十个,古老的风俗,让生活显得特别踏实。
清明假期第一日,难得的好天气,万家灯火的晚上居然连星星都能看到,我们有清明前一天不能祭祖的禁忌,所以,今日一天跑了两地,回乡祭祖。我的亲人安葬在两个老家,这两地布局特别有趣,隔河相望,但是,又需要绕过城区才能达到对岸,这种奔波让小孩欢喜,因为乡野间的新鲜事物太多,浩瀚无涯的田野,有太多惊喜;让大人感慨万千,因为从平淡生活的千丝万缕中抽离,这一刻的怀念和团聚特别珍贵。
妈妈如同往年一样,一个人留在家里张罗着将近十余人的午餐,把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子女的柔情,烹调出唯一的美味佳肴。无论任何重大节日,妈妈都会用瓦罐煨汤,作为重头戏,萝卜排骨、莲藕煨排骨、海带玉米排骨……同样的排骨,总能花样百出,鸡汤、牛羊肉汤同样如此,这是妈妈对食物怀有的敬畏之心。作为子女,也总觉得妈妈的味道是人间至味,当然,妈妈的爱心是美味的魔法,世间能有几个人会把那么多时光“浪费”在你的一顿饭的小事上呢。作为子女也是如此吧,长大后不会经常待在妈妈身边,对某个熟悉食物的迷恋,其实是对妈妈的想念。
清明乡野拾趣:野蒜和野豌豆苗
荠菜、野蒜、马齿笕、野豌豆苗、香椿,算得上野生菜的“五宝”吧,当然这是我“册封”的,毕竟野菜种类繁多,我大多都不认识。作为中文系毕业的我,曾经对《诗经》特别感兴趣,当初笔名、网络ID总是想从诗经中翻阅,甚至也想好了以后生儿育女也借鉴《诗经》里的名字。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诗经》里提到野菜的诗句有43篇,涉及的野菜竟然达到25种之多。最著名的《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荇菜其实就是野菜,《采薇》里的“采薇”其实就是野豌豆苗啦,至于有着好听名字的《周南•卷耳》中的“卷耳”就是小时候我们恶作剧往别人身上扔的青色小刺球……我其实不爱阅读古籍,但是《诗经》和《山海经》这两本先秦的最美的古籍,特别有意思。
野蒜和野豌豆苗
姐姐说,让妈妈教我学会认野菜,这些生活的小智慧也令我特别感兴趣,于是在一个周末出去郊游回来的小憩的时候,妈妈真的教会我认野菜,是乡野间最平凡的野蒜和野豌豆苗,然而,在农贸市场却卖得贼贵。清明在祭祖的空闲时间,目光被山坡草地的野蒜和野豌豆苗吸引,并且兴致盎然地采野菜。
其实不仅《诗经》,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古人关于野菜的故事,辛弃疾的《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中说:“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白居易《放鱼》诗:“晓日提竹篮,家童买春蔬。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仔细想想,春暖花开,阳光和煦,在郊野采野菜,真的是一种生活情趣吧。
总觉得父母的智慧,自己从没有领悟几分。妈妈对野菜和中药材颇有讲究,爸爸天生对戏曲和京胡的热爱和执著,而自己却无任何潜能和特长。相较于父母对生活认真的态度和庄重,我们也许生活得太漫不经心,所以总觉得生活太过无趣,父母的仪式感和对生活的挚爱,更是久经时光磨砺的大智慧。
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