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儿子高中住校后,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以前是无话不谈,现在一星期回来一趟,一句二句还嫌烦,那些欢乐时光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看过各种各样教育孩子的书和电影,可是一到自己孩子身上,并没什么卵用。哎,老娘的头发都急白了。
每次看到儿子没按我的要求做事,我就开始唠叨,我越唠叨儿子越抗拒,他越抗拒我越唠叨,就像走入一个死循环。以致后来儿子一听到我叨逼逼就叫:“更年期的来了。”真是伤透了老娘我这颗少女心啊!
更让我生气的是,每次我看到好文章或是好的音频,推荐给他,他都忙不迭地摇着手说:“不看不看”,“不听不听”。好像我送给他的是颗炸弹,一打开就会把他炸得粉身碎骨。
有一次,儿子做完作业已经很晚了,他去卫生间洗脚,过了一会,我听到老公站在卫生间门口训斥他:“这么晚了,还在玩手机,快点把脚擦干了。”
儿子说:“我没有玩手机。”
老公一边往卧室走,一边气哼哼地说:“我明明看到你在玩,还要狡辩。”
卫生间里传来儿子生气而委屈的回应:“我明明没有玩,你没看清就乱说。”
老公有点挫败地对我说:“这小子,以前我说什么他都不顶嘴的,现在居然敢顶嘴了。”
嘿嘿嘿,我暗戳戳不厚道地笑了,你以为你还是那座巍巍大山吗?现在你终于能理解我焦虑的心情了吧?
出现问题,就要找出源头和方法。我庆幸自己是个学习型的妈妈,不会一味沉浸在沮丧情绪里,也不会一味地埋怨和指责。
刚好看到一个讲解色彩性格亲子宝典的课程,我毫不犹豫买了下来。
听了几课,我大致了解自己和儿子属于什么性格了。老师说得好:“因人而异,因色施教,修炼自我,成就孩子。”
只有了解自己和孩子是什么性格的,知道自己和孩子的长处和短板,才能对症下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那天儿子回来,我没有逼他看我发的东西,他躺在床上玩手机,我把音频打开,他一见就移到另一头去,我也不说什么,自顾做饭去了。
过了一会,我探进来一看,只见儿子从床的那头移到这头来了,正听到里面老师说,红色性格的人,热情,乐观,但容易三分钟热度。我和儿子不约而同地指着对方说:“这不是说你吗?”然后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一笑泯恩怨。
我问他:“你现在为什么见到老妈就烦呢?”
儿子说:“老妈现在老是挑剔我,我偶尔考差了,就叨个不停,搞得我心情很不好。人生哪有没失误的时候呢?”
我马上向他道歉:“儿子对不起,老妈是过于焦虑了。如果你全力以赴还是考得不好,老妈是不会说你的。有时看到你做事拖拖拉拉,还有玩游戏,我知道你是为了释放一下压力,但你一玩起来就没完没了,老妈心里那个急啊,百爪挠心哪!然后就开始巴拉巴拉巴拉,我承认我唠叨,我爱说气话。”
“老妈郑重向你道歉,你现在的习惯,都是老妈在你小时候没有定下规则的缘故,对不起!”我向儿子鞠了一躬,儿子“噗嗤”笑了。
“还有那天你跟老爸顶嘴,老爸可伤心了……”
“老妈,我那天打球手破了点皮,我在看手上的伤口,老爸没看清楚就说我在看手机。”儿子又委屈地鼓起嘴。
“你老爸七百度的近视眼,他摘掉眼镜,连他老婆你老妈都认不出了,你要体谅他啊!”儿子嘿嘿笑了。
那种敞开心扉打趣斗乐的亲密感又回来了,我和儿子聊了好久,把心里的疑惑和感受通通说出来,感觉真好!
中国家长总是在棍棒教育和赏识教育之间徘徊不定,总觉得自己家的这一个是最难搞定的。其实世界上没有最难搞定的孩子,只有找不到方法进入自己孩子内心的父母。
俗话说:百人百性,各人各窍。父母只有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方法,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给他最好的,而是给他最需要的。
当我们以功利的目标来进行子女的教育时,我们就会失去耐心,变得急躁,动作就会变形。我们看不到孩子的无助,也无法理解孩子的反抗。
弗洛姆说:爱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尊重意味着他人的成长和发展。我希望被爱的人应以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目的成长,发展,而不是来迎合我。尊重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正如一首古老的法国歌曲所唱的那样:“爱是自由之子,永远不是统治的产物。”
看起来很容易,真正做到很难很难,但我决心一点点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