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载愁——心境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最一开始接触到这首诗,完全是因为恶搞的网络歌曲——《自挂东南枝》。

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但这一句我不知出自何处,所以闲来无事就查了查。查阅后发现,这是一首非常清新自然,无论结构还是文意都很好的诗。也许这是南唐文士们的天赋?

此诗出自宋初郑文宝,是宋初少数脍炙人口的绝句之一,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本随父仕南唐,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南唐消亡,二十多岁的郑文宝也就随之成为了宋臣。

石遗老人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认为:此诗在结构上是“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唐人中惟太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一首,前三句一气说,末句一扫而空之。此诗异曲同工,善于变化。”

但事实上,唐代绝句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唯有鹧鸪飞”这篇《越中怀古》外,还有韩愈的《曲江寄白二十二舍人》:“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千花树,有底忙时不肯来?”也与与之同格,可见此法仍非李白所独具。

不过,郑文宝能领悟其中的巧妙,并且反其道而行之,以首句启后三句,因此在表现方式上别具一格。美景如斯却无法欣赏,只能由画舸将怀着离恨的行客载过江南。

不过诗中又有一处十分巧妙:不明说画舸载人,而是说画舸载愁:

“载将离恨过江南”。

这顿时令我眼前一亮。并且径直联想到了贺铸《定风波》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同样是化抽象的情思为具体事物,在他们笔下,愁绪可触可感,可见可闻。不仅萦绕心间,还直呈眼前。清人吴乔说此诗,“人自离别,却怨画舸”,似乎是这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

与贺铸一样,郑文宝这种将离愁别绪实体化得精妙手法也被后人化用、模仿。

例如周邦彦的《尉迟杯》: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念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憀,梦魂凝想鸳侣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乍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这句完全是按照郑诗改写。

与周邦彦相比,李清照的《武陵春》我们也耳熟能详,其中:“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是如此。不过,郑文宝与周邦彦说愁可随船载走,而李清照的闺怨之愁却难以载走,旧曲翻新,别有韵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唐诗三百首详解(一 行宫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
    汉唐雄风阅读 6,720评论 4 29
  • 清晨五点半女儿定的手机闹铃音乐响了,大家都睡的正香呢没人理会.好吗,没人理音乐就不停的响,女儿受不了了起身...
    萤火虫之夜阅读 431评论 3 1
  • 哇咔咔。我住的城市终于在连续好多天的阴雨天之后迎来了满满的暖暖的阳光。 很舒服的天气。现在坐在寝室阳台上码字。感觉...
    文字是本命耶阅读 189评论 0 2
  • 小时候住在部队家属院子里,家里时而有大人带时而没有。没有大人看的时候就被带去隔壁邻居家。邻居叔叔也是部队的,阿姨随...
    年糕羹阅读 384评论 3 0
  • 妈,我怕看到你叹息的脸! 充满了无奈和心疼? 妈,我怕看到你,送我离家 孤单寂寥的背影? 让我知道我,欠下的到底有...
    l安阅读 1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