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镜丢了
闺女三年级的时候就近视了,当时去医院查了,有200多度,配了副眼镜。
年前春节开车回家路上把眼镜弄丢了。为此事闺女被我和老婆批评了一通,因为想着再配一副差不多的又得花一千多。
2.发现度数飙升
马上就开学了,于是去医院给闺女配眼镜。先验光,让我们大吃一惊,已经到400度了。差不多一年涨100度。
医生推荐配OK镜,能延缓度数的增长速度。如果涨到600度以上,就成高度近视了,以后甚至影响到视神经。听着很害怕。但OK镜成本太高,镜片得一万五,一年多得更换一次,还得频繁的去医院检查,每天各种药水液体啥的,平均下来一年的总成本得两万起。
咬了咬牙,还是决定配了OK镜。
3.OK镜靠谱吗?
回家后,附近有家做青少年视力训练的机构,进去咨询了一下,对方说了OK镜的各种负面问题,一下子让我心烦意乱了。
整一天都静不下心来。后来又网上看了一些消息,似乎是十来年前OK镜是不靠谱,现在已经很规范,配的也多了。各大医院都在配。
稍微安心了一些。
4.调查
晚上,闺女说调查一下班里的近视眼,看他们是什么状况。
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和闺女讨论了一下如何调查,调查什么内容。待她开学了实施。
闺女说班上有一半的孩子戴眼镜。有没有戴OK镜的不知道——因为配OK镜的白天是不戴的。
老婆问了一下她知道的几位孩子的家长,已经有一个孩子到了500度,另一个是400度,还都是在坚持做视力训练的,家长说视力训练有效,要度数越低的时候开始训练越有效。
5.形式堪忧
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眼睛形式堪忧。
每天在学校上课,上课大部分时间是看电子屏,课间还要写作业。
每天课外活动也只是两次课间操。
体育课经常被“主课”占掉。
这还是小学五年级。后面还有更紧张的中学阶段。
想到这些,就感到无比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