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厄,是人生的常态
在《西游记》的原著中,存在着一个细微之处,常常被人们忽略。当唐僧在流沙河遭遇阻碍,首次与沙和尚相见时,他颈间挂着的并非念珠,而是九颗骷髅头。用沙僧的话来说,那是他吞噬的九位取经者的“遗骸”。看来,唐僧与沙和尚的相遇并非偶然,他们之间早已存在九世的宿缘。经历九世的辛酸,终于能够得到真经。
剥去神话的华丽外衣,吴承恩留给世人的是“踏平坎坷成大道”这七个字。年少时我们不懂愁的滋味,到了中年才明白万事皆有难。一轮轮春秋冬夏,一次次酸甜苦辣。那个在我们眼中胆怯、凡人之躯的的唐僧,虽然步履蹒跚,却始终坚定前行,将一道道坎坷抛在身后。作家陈岚曾言:“勇敢并不意味着无所畏惧,而是即使双膝颤抖也依然前行。”
度过困难,是人生的常态。山高总有行人的道路,水深总有渡人的船只。人生千变万化,遭遇困难并不预示着不幸即将降临,也许它只是命运给你的一次考验。
二、善良,是一种选择
"三打白骨精"是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也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当我初次看到这一回时,我也曾为大圣感到不公,甚至在心中不断责怪唐僧的糊涂无知。然而,当我在现实世界被蹂躏千百遍后,我才明白:有一种选择,叫做善良。唐僧真的被白骨精的幻术完全蒙蔽了吗?也许并不全然。大圣第一次消灭妖精后,那些斋饭露出了真面目,三藏法师心中已经开始怀疑。但是,以三藏法师不愿伤害任何生命的性格,只要没有直接的伤害,即使知道对方是妖精,他也不愿意伤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三次打败白骨精后,他明知道荒山野岭是危险的,但仍愿意去救红孩儿和老鼠精。
罗曼·罗兰曾说:“善良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行为。”在人生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欺骗、背叛、猜疑和敌意,但是别人的恶意不能成为我们不从善的理由。我曾经读过一个故事:一个禅师看到一只蝎子掉进水里,决定救它。然而,每次他试图救蝎子,都会被蝎子螫伤。禅师并不害怕,再次伸手去救,却又被蝎子螫伤。旁边的人问他:“它总是螫人,为什么还要救它?”禅师回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良是我的天性。我不能因为它的天性,就放弃我的天性。”那个救蝎子的禅师,不正是那个总是对妖怪施以援手的唐僧吗?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因为选择善良需要勇气,而坚持选择善良更是难上加难。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观音会选择唐僧作为取经人,以及他能够得到真经,解救世间苦难的真正原因。所谓世间的冷暖,无非就是用无数的善意,去化解所有的恶意;用无数的美好,擦拭世间的肮脏。
三、知足,是最大的富足
很喜欢《西游记》中的一首词: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那一天,师徒四人被困在冰天雪地的通天河中。尽管河水已经结冰,但仍然存在着沉没的危险。然而,此时却看到无数的人影在冰面上忙碌地奔走。唐僧感到疑惑,于是向乡民询问原因。得到的答复却是:“河对岸是西梁女国,这些人都是做生意的。这边的百钱货物,到那边可以卖出万钱;那边的百钱货物,到这边也可以卖出万钱。利润远超本金,因此人们不顾生死。常年有五七人一船,或者十几人一船,冒着风险过河。现在河道冻住了,他们更是不顾生命地步行过去。”
听到这个回答,连一向超然物外的三藏法师也不禁感叹:“世间的事情,无非就是名利最重。”这是三藏法师对自己的反思:只要人们不知足,就会被名利所束缚,甚至为了名利而不顾生死。
事情知足,心就会常常满足;人到无求,品格自然高尚。庄子在《逍遥游》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财万贯,一天也只吃三餐;广厦千间,晚上睡觉也只需要六尺。人生本无苦,苦的是欲望过多;人心本无累,累的是索求无度。人生来一无所有,死去也带不走什么,唯有知足,才能获得最大的富足。
四、自己,是最大的敌人
"心猿意马"是《西游记》中一个频繁出现的词,代表了唐僧内心的纷扰与杂念。许多人喜爱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故事,83版《西游记》中的《女儿情》歌曲更是唱出了深情与缠绵。虽然原著中并没有那么多的柔情蜜意,但从"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这句回目,以及初见女王时的"似醉如痴"可以看出,对于三藏法师来说,这是一场"桃花劫"。
常言道,最难消受美人恩,雄关虽易闯,情关却难过。这里没有妖魔作乱,也没有高山险滩,年少时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段像是过家家的儿戏,但成年后才会发现,这其实是人性最大的一次考验。因为他所要面对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一个要洞房花烛交鸳侣,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故事的最后,我们都知道,三藏法师挥剑斩情丝,只留下女王在夕阳下的怅然若失。
没有任何人能阻挡你前进的脚步,除了你自己。当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之路时,乌巢禅师曾传授他一部《心经》,并告诉他:"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师徒四人在西天路上降妖除魔,其实是象征着一个人在人生路上扫除心魔,战胜自己的过程。
五、舍得,是有舍才有得
在《西游记》的第九十八回中,唐僧和他的弟子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灵山。然而,在领取真经的时刻,负责传经的阿难、迦叶二尊者却向唐僧提出了人事的要求,佛祖更是公然地为他们辩护。最终,唐僧只得将他唯一的“身外之物”——紫金钵盂赠予二尊者,才得以取得真经。
少年时期的我,像大圣一样义愤填膺,认为这不公平,想要给阿难、迦叶一些教训。然而,如今重新阅读原著,佛祖的那段话却引人深思:“你且休嚷,他们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晓。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也不能空手而取。当年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在舍卫国赵长者家诵读此经,保他家人安全,亡者超脱,只是换取了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我还觉得他们卖得太便宜,让后代子孙没有钱可用。你如今空手来取,只能传给你白本。白本者,乃是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不舍则不得,小舍则小得,大舍则大得。”这才是佛祖真正的意思。
作家贾平凹曾说过,真正会生活的人,或者是取得成功的人,其实都懂得了“舍得”这两个字。随着人越来越成熟,我们会更加明白,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许多艰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必然有所取舍。“舍”,不仅是一种做人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人生管理的艺术。请记住:所有的失去,最终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