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mage comes from Google Image when searching 'fight'.
首先说一下我的情况吧,从初中努力,可惜第一次中考失误,但是依旧考上了市里的省重点中学。三年之后参加高考超过二本线30多分,并没有考到自己想要去的一本学校,而且也没有收到任何一所志愿上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无奈复读,最后超过录取线14分考到 XJTU。毕业后申请到了 NTU 读博士,现在过去两年了,感觉自己过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努力,当然也就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了。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既然自己已经到了现在的时候,为什么自己不能够一鼓作气拿下博士学位。最近郁闷了,写点儿东西来鼓励一下自己。
一个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的小学生
依稀记得自己小学的时候,我所在的地方学校并不是特别大,学校为了激励我们的学习,每次考试之后都会有红榜。因为人数的关系,每次上榜的只能有40名学生。能够上去这个榜,在小学的我们看来,是莫大的荣耀。我每次去看贴出来的红榜,之后就默默离开,因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即便在贴出红榜之前,我们都会知道自己的成绩和自己有没有登上红榜,我还是每次都在红榜贴出来的时候会时不时地过去看看,看看自己的名字有没有出现在上面。
在我有限的记忆中,自己只有一次上榜,应该是四年级的时候吧。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就知道自己会上红榜,是红榜上的第36名,在红榜贴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冲过去看,生怕写红榜的人出错,没有我的名字。在确定了自己在红榜上之后,每次路过还会经常看一眼,看完之后自己总是很开心。从那儿之后我便知道了学习好的话,自己心里的感觉是特别爽的。
爸爸“打”老师事件。我不记得是因为什么挨了老师一巴掌,因为自己年轻,回家也不敢说,只是脸上的手掌印被老妈发现了,我的小伙伴告诉我家人老师打的。最开始他们还是很淡定的,虽然觉得老师过分了一些,但是肯定是我自己有什么更加重要的错误才惹老师这么大气的。然而我姥姥表现出的心疼让我爸妈无法释怀。事情最终在老爸跟当时任教育局长的一个叔叔喝酒聊天的时候闹大了,非要找打我的老师要个说法。在他们闹到学校之后,校长也不敢挡教育局的局长,只得说那个老师不在,后来我爸说她肯定在,应该是在办公室不敢出来。再后来那个老师也没有敢报复我,对我一切正常。
从那之后,我就进入了五年级,也是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我们那儿在我那个时候是五年制小学)。听老师说我们将会有一次毕业考试,这个考试的成绩将会被作为我们进入初中之后分班的依据,考的不好的可能去不了初中。根据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只是知道成绩越高越好。并不知道成人世界中的快班慢班都是什么,而且也不知道因为九年义务教育,我们都会无障碍地进入初中。
很快五年级就过去了,并不记得自己当时考了多少分,总之是一个中等偏上的分数吧。然后进入了县里的重点中学。这之间有很多好朋友因为家里的安排进入市里的重点初中,那之后也就暂时断了联系。那是还是很简单,不会有离别的伤感,也不会想太多的东西。
只想考上高中到考上重点高中
因为小学的毕业考试,所以在初中一年级会有一个班级排名,我记得自己当时排名第8,算是一个比较靠前的排名吧。之后感觉自己对初一初二的认识似乎就是学习,不断学习。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这些东西,将来这些东西会有什么用处,老师也不会告诉你。
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的父亲跟我的父亲认识,所以对我格外照顾。可是我自己曾经不太愿意学习,有些叛逆,总是跟一些班上的“坏”同学混在一起,而且因为语文老师是新来的,所以拿我们没有办法。我记得这些“坏”学生当时还是有一些小聪明的,起码在对付老师这一点上。老师对他们没有办法,管不住的时候,就会让他们出去罚站,然后这些人出去一小会儿,就会主动推门进来,老师就问他们怎么进来了,这些人就会不太整齐地说碰到校长了,是校长让他们进来的。单纯的我竟然相信他们真的碰到了校长,直到知道他们每次都用这个理由逃罚站的时候,我才知道是他们专门的。
后来我似乎有一年的春节在姑姑家过,而姑姑家楼下就是我当时的语文老师,所以从那之后,我自己收敛了一些,学习也更加上心了。
初中的语文对于我的记忆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老师让我们每天写日记,收集一个成语,一个歇后语,一句名人名言,同时还有一首唐诗。我因为字写的好,多次被语文老师表扬。而我的字没有专门练过,只是最开始自己刻意地写的更加方正,然后就特别喜欢看整齐地文字排在自己的本子上,心中特别舒服,也被成就感填满了。现在看来当时真的是傻,没有好好总结好好背诵。现在自己的语文水平不太高,应该就是从那个时候落下的病根儿。
语文老师跟我们的关系因为一次下大雪变得好起来。因为作文对于我们很重要,所以初中的课程安排会有一天下午都是语文课,也就是作文。那天下雪,老师邀请我们一起去打雪仗,我们跟她打在一起,那天之后,“坏”学生就没有那么坏了。
初三开始有了化学课,记得自己当时第一次上化学课的时候不知道说了什么,表现的过于活跃,惹怒了老师,老师让我站了一节课。而我当时已经是班上学习特别好的一帮人之一了,所以很不习惯被罚站。下课的时候要选化学课代表,没有人主动, 老师就说,就你了,你就先当化学课代表吧。我没办法反驳地答应下来。化学老师到班主任那里告状,班主任说我是成绩很好的人,可能中间有什么误会吧。从那之后我就一直是化学课代表,直到毕业。
初三的我们已经知道高中不再是义务教育,需要我们用中考的成绩打开高中的大门。我们县里是有一所不错的高中的,但是跟市里的高中相比,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了。作为班里的班长,同时是班级成绩第一,老师让我在中考之前唯一的一次家长会上发言,我自己也是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发言。老师居然在我发言的时候问我中考的目标是什么,当时骄傲的我自信地说全县前十名。我的这个全县前十名不是空穴来风,是根据我平常的水平,如果正常发挥的话,肯定没有问题的。然后我当着全班家长说中考要考全县前十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了,学校的很多领导都知道。
从那之后,我把所有的心思似乎都放在了学习上,我记得自己当时有一个恐怖的记录,就是晨光的0.5的碳素笔芯,每天都会用掉一根。而我自己每天也是除了吃饭睡觉去厕所,剩余的所有时间都在学习或者路上,每天规律的要死,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一般十二点睡觉,除非有作业没有做完。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每次我放寒假或者暑假的时候,我都会花最开始的几天,不断地去做暑假作业或者寒假作业的那本书,直到做完,而这个过程也就花费不到一周吧,剩下的所有时间都用来玩儿?具体剩下的时间做什么记得不太清楚了,总之自己会把需要做的事情提前好久做完,否则心里总是觉得有事情压着。现在想想当时真好,可以没有任何让我注意力不集中的事情,自己全身心都放在学习上面,或者什么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上面,完全集中注意力,不会分神。可惜自己现在竟然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超过两个小时,自己要慢慢训练,直到达到全身心投入超过四个小时以上吧。
因为自己平时成绩比较好,所以老师对我的中考特别关注。我记得当时最先考的是化学,当时化学满分是80分,因为题目简单,自己有点儿飘,很快就做完了,迅速检查了一遍,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当时清楚地记得我的想法:至少78分。考完这一科之后,同班同学在校园瞎聊,结果就说题目简单,然后还跟我核对最后一个六分的计算题结果。我随口就说是多少,因为我自己平常的实力,与我核对答案的同学说我跟你结果不同啊,是不是我错了。我当时也说那肯定是你算错了,直到我听到更多的人的答案跟我同学一样的时候,自己心里不太淡定了。下午就是语文考试了,班主任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我的事情,还专门给我打电话说一科不能决定什么,下午还要放平心态,考好下面的几门。我当时憋着一口气:一定要把化学上粗心的分数找回来。
在成绩出来之前有两个小插曲:(1)一个省重点高中给家里打电话,说是不管我考多少分都可以去他们学校,但是特优班是要看成绩才能够决定能不能去。我一口拒绝了,说是要等我的成绩,如果非要我去的话,我必须进特优班。后来就不了了之了。(2)在我们估分的前一天,有一个同学的父亲提前拿到了标准答案,我直接看了一下估了一个540分,这个分数是低于我平常考试的分数的。因为我这个估分加上自己平时的表现,吓得我这个同学都不敢估分了。最后我自己考了545,而我那个不敢估分的同学则考了551分。自己最最得意的化学只考了50多分,而大家都是77或者78分多。我也因为自己化学上的粗心,最后并没有拿到全县前十的成绩,也就没有拿到免费读省重点中学的免费名额。直到现在有时候跟老爸老妈闲聊,还会拿我这个化学粗心说事儿。
后来因为其他科目的给力,我依旧去了市里的省重点高中,而且这个高中是当年市里三个重点高中录取分数最高的一个。不过这个高中没有什么重点班级,都是普通班级。我特别感谢这个制度,同时学校的住宿环境都让我很开心。
回想自己没有拿出最好的状态依旧能够上省重点高中,完全是因为自己平时的辛苦付出所得,也不是自己运气好,毕竟越努力才能够越幸运。我想也是自己的这种慢慢的积累达到的高度以及心理上的修炼,让我自己觉得肯定能够考上重点高中而不是一所普通的高中。
向往清华园的高中生
初中毕业之后,我有一个机会去北京参加一个夏令营,很多平常一起玩儿的小伙伴都去,爸妈在确定了这个机构打的信用程度之后就给我报名了。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而这也是我第一次出门旅游。除了这个机构的信誉,爸妈同意我去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这次夏令营会去清华和北大的校园,他们就想让我去看一下。于是我就有机会在初中的时候进入清华园和燕园,当时就觉得这学校真的太好了,要是有一天我也能在这里读书该有多好。也许自己想去清华读大学的种子就是当时种下的,也许只是潜意识。夏令营结束后,回到家我爸就问我对这两所中国最高学府的印象如何,我当然说风景很好,校园很漂亮。然后我爸说,去过了就好,这种学校就不是给我们这种人准备的。我当时表示深深地同意。
高中过得是比较痛苦的,我在这个初中和高中的转换过程中出现过知识理解上的”断层“。专业的术语我也不知道叫什么,也可能没有这个术语。具体的表现就是因为自己理解的程度不够深,导致觉得上课讲的东西都特别简单,同时也觉得高中的知识竟然还比初中简单。不过这种想法很快就被第一次考试的成绩抹去了。自认为物理掌握的很好的我,居然只得了70多分(100),平常班上没有我活泼,上课没有我表现好的同学都考90多。我当时完全不知道原因是什么,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处于满脸懵逼的状态。从此我的物理陷入了一个大黑洞,直到第一次高考都没有逃脱它。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