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文文静静的姑娘在书店的正中央拿起一本书,书的封面上画着一个未成年不宜的用品形象。然后她翻开了书,发现内容严肃而有趣、专业又博学,令她爱不释手。这时,她面临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买,还是不买?”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是要拿起书走向收银台面对收银员异样的眼光?还是要“网上购买”,面对快递员与爸妈双重吃惊的神情?这似乎比莎翁的问题更难。
这本令人两难的书就是《卑微的套套——安全套进化史》。然而,这并不是少儿不宜的“小黄书”,而是一本有趣的文化史作品。本书的作者也不是什么“网红作家”,而是名副其实的“学院派”,名叫安妮·科利尔(Aine Collier),教育博士,马里兰大学英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拥有欧洲史、国际贸易和英语教育方面的学位。埃及法老、哲学家、总统、平凡如我们,历史就这样被“套套”连在了一起。
这本书不适合严肃的历史文化学者,适合“犄角旮旯知识“的收集者,也适合喜欢无目的读书的“趣读”爱好者。它写了很多套套的“野史”,比如套套何时出现、形态材质如何演变,经历了怎样的“荣辱兴衰”,更重要的是它像“万历十五年”一样,在看似不重要的时间点契合着人类发展的历史。
安全套自古埃及就有了,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埃及人更喜欢“小型家庭”,这种观念非常超前,也源于它文明发展的程度很高,想想金字塔,不难想象他们在科学、医学方面的成就和发展。只是,最初的安全套是应用于女性的,材料也很特别——用鳄鱼粪便和蜂蜜调和在一起,至于形态和原理,恕我难以想象。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套套模样也确实在古埃及就已经初具模样了,其中一种成份是阿拉伯树胶,除了制作套套,古埃及人发现里面加点蜂蜜后嚼起来口感不错,口香糖就这样诞生了……
比安全套的产生时间、最初形态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非常成熟的家庭观念——小型化家庭,而并不单纯出于防止传染病的目的。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就曾写过:“理想状态是一个家庭只抚养一个儿子,这样家庭中的财产就能累计并增加。”
想想我们曾经走过的历史,想想人口爆炸、贫穷依然在当今的很多国家存在、继续。我们的文明和古埃及、古希腊文明相比,真的是完全的“不断前行”吗?
大概对于安全套本身而言,它最大的进步就是材质的变化以及使用者的变化。毕竟在古埃及、古希腊时期,能够使用安全套的人还限于贵族的行列,经过岁月变迁,现在的它已经成为“唾手可得”之物了,人们再也不用四处寻找动物肠子,而只需到“便利店”随意购买。
像《卑微的套套——安全套进化史》一样的“趣读”书籍越来越多,很多严肃读者会觉得这些内容“并不新鲜”,或者是“史料堆砌”。然而,阳光之下并无太多新事,我们需要的只是激起阅读兴趣的一个点,让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能够被更多人接受。
那些我们忽略的、不甚在意的小物件,也许和人类社会的千百年发展有着强烈的共振,我们只需要对生活抱有热情,去喜欢、去发现、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