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玩笑话
华蓥支行 唐韧
儿时的我,最盼望的节日就是中秋和春节了,在团圆的节日里,一大家子欢聚一堂,欢声笑语,好不热闹,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席间父亲常说的玩笑话。
家中有重大节日一家人团圆的习俗。每到这时,大人们为准备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忙开了,男人们负责杀鸡宰鱼,女人们则烧火烹饪,小孩子们在一起追逐打闹,锅碗瓢盆声、大人们的吆喝声、孩子们的笑声汇成一首欢快的交响乐。不多时,伴随着一句“开饭了”,丰盛的大餐就摆上了桌案,溢着蒜香味的红烧鱼、热气腾腾的香菇炖鸡、流着金黄色油汁的“肉墩子”、各种颜色的时令小菜、还有卤香的鸡脚、油炸花生米等小吃满满的占据了大圆桌的各个角落。席间,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家人们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语,为这难得的团聚时光,也为今天拥有的美好生活而开心鼓舞。酒足饭饱后,父亲就会“装怪”,开起二爸的玩笑:有一次,二爸趁大人出外干活,悄悄在家炸起了“酥肉”,没想到,被中途回家忘拿农具的爷爷逮着个正着,二爸急中生智,一口就把刚刚炸的半生不熟的小块酥肉一下子塞入了口中,等爷爷走后,二爸已经被滚烫的热酥肉烫出了眼泪,旁边的弟兄姐妹则笑开了花。从此,二爸偷吃酥肉的段子在我家流传开来,二爸也会尴尬地配合着大家笑起来。
这个笑话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家团圆饭上的一个“爆点”,在席间的每个人,都在笑声中隐约体会着在旧时代贫穷带来的酸楚,有时会发现某个长辈的眼中还泛着泪花。生于60年代的父辈们,那时的物质条件还极度匮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留给他们最深的记忆。寒冬里,打赤脚上学、做农活,兄弟三人蜷缩在沁骨的凉席上瑟瑟发抖,白天只有两餐分量不足的主食,为吃一口饱饭,兄弟姐妹们斗智斗勇,现在听来仍是心酸。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家步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走向正轨,家乡的生活条件也逐渐好了起来。八、九十年代,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1980年,深圳、汕头、珠海和厦门正式设立为新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四川地区兴起了一股“打工潮”,大量劳动人口涌向沿海城市。为了“养家糊口”,父辈们也成为庞大“打工一族”中的一员。父亲文化不高,在外下过苦力,进过工厂,有了一定积蓄后,回家创业搞起了货物运输。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也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父亲的业务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出台越来越红火,乡村路的修建、农家乐的兴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都与父亲的货物运输发生着直接的联系,我们的日子伴随着国家的好政策越过越好,乡村再难见到泥泞难走的泥巴路,一条条水泥路、沥青路直通家家户户;家乡搞的“碧瑶湾” 旅游区开发带动了周围农户就地兴办农家乐、“柑橘基地”的打造盘活了家乡人民“沉睡”的土地资产,他们以土地入股,成为基地的股东、务工者,贫困户受益于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了规划整洁干净的新家。而我家也建了新房、搞了装修,开通了网络、天然气,生活逐步走上了小康之路。
直到今天,当家人团聚时父亲再开起过去的那个玩笑,我们的心里酸楚少了些,多的是对于国家好政策的感恩,更多的是对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幸福感、获得感。我作为农村的一份子、央行的一份子,社会的一份子,深知乡村振兴战略仍任重道远,“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现象仍然突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发展、乡村文化的重塑等领域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金融工作者的我也深知责任重大,如何将央行宏观信贷政策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是我一直思索的方向。
望着延向远方的乡路,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