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纳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纳是一位非常有趣的科学天才,他具有天章云锦般的想象和深刻过人的洞察能力。

据说,他在饭桌上的一席话所进溅出的思想火花,就是足够别人干一辈子的研究课题。他本人除在结晶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做过重大贡献外,还在“社会科学”等其它领域里放射出了创造的光芒。

贝尔纳的同事和学生们都相信,按创造天赋讲,贝尔纳是可以不止一次地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然而,他一生中最高的荣誉不过是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勋章和国外院士之职。贝尔纳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金。有一种公认的回答是“他总是喜欢提出一个题目,抛出一个思想。首先自己涉足一番,然后,就留给他人去创造出最后的成果。全世界有许许多多的其原始思想应归功于贝尔纳的论文,都在别人的名下出版问世了,他一直由于缺乏‘面壁十年’的恒心而蒙受了损失”。

这句话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兴趣过于广泛、思维过于发散,对科学创造是非常不利的。后人就将这种现象称为贝尔纳效应

效应启示

贝尔纳效应要求组织的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人梯精神和绿叶精神,以组织的大局为先,以组织的发展为重,以工作的需要为急,慧眼识才,潜心育才,放手用才,大胆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干部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和环境。

贝尔纳效解释达·芬奇、罗蒙诺索夫和罗素现象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三杰”(另二位是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之首,他不仅是画家,而且是建筑工程师和数学家。
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化学家、物质不灭定律的发现者、俄罗斯语言奠基人、数学家与诗人。
罗素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显然,他们都具备极好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这三个人都是跨文、理两大科的重量级学者。但不可忽视的是,达•芬奇时代与罗蒙诺索夫时代,自然科学分工远不及现在如此细密,其研究深度也远不及今天如此精到,有时一个课题,一个实验,就要十年、几十年。罗素最早只是研究理论数学,其后,他将主要精力用到对哲学、史学、文学的涉猎与探讨上。如果他一辈子只搞数学或某一个方面的专项研究,也难以有那么多的精力涉足这么多的人文类学科。
现今时代,很难见到先天有艺术灵感者,还可以在游刃有余地玩艺术的同时,又在某一个数理领域的职业有所建树从而达到文理兼融的人;更不用说在某专业上有惊人的成就,同时还精通文、史、哲的奇人。

也就是说,在现今科技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人们无不受到贝尔纳效应的制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贝尔纳小传 英国学者贝尔纳是一位非常有趣的科学天才,他具有天章云锦般的想象和深刻过人的洞察能力。据说,他在...
    清雨_滋润心田阅读 394评论 0 1
  • 今天看着这本书,知道自己还没有看完,只是看着看着,自己特别心累了,更多是自己现在过得日子就是在混日子。 看着书中的...
    小小梦儿阅读 348评论 0 1
  • 多线程数据传递用法总结 本文参考: 李宁- Java多线程初学者指南(7):向线程传递数据的三种方法 大纲: Ja...
    默默磊OK阅读 5,779评论 0 1
  • 第五章:纠缠 话说遥远的东方有座小岛,四面环海,岛上的人虽不多,却都生活得其乐融融,但这一天,天空突然变色!海水翻...
    许你故作姿态阅读 664评论 1 5
  • 减肥,大抵是女人永恒的话题,风姿卓越玲珑有致的身材是每个爱美的女人的梦想,小编是个胖子,一度想让自己瘦成一道闪...
    愿美好相伴阅读 2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