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少的家长应该有这样的经验,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上补习班补习去了,唯独自家孩子没上,HOLD不住了!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也送他去上了。而朋友、同事间相聚ー起聊天,别人问你对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观感,你明明没有看过,也会假装激动地竖起大拇指,盛赞非常不错。“双11”盛日到了,你会买了ー大堆不等用的东西。
十字路口上的红灯亮了,这时候,有一人不顾红灯的警告穿越马路,接着两人、三人穿越,然后人们蜂拥而过。一件事情,即使明知是不好的,只要有人首先敢做,其他人便蜂拥而至,“一人胆小如鼠,二人气壮如牛,三人胆大包天”,反正人多,谁怕谁?于是生活中由许多的现象由于众人的参与而被披上了合理的外衣,譬如随地吐痰、随处扔东西、随意跨越围栏等。若是不幸被人逮着,却极为愤愤不平,质问凭什么单抓我,有本事你把所有干这些的都抓来!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从众效应”的作用。
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这就是所谓的“从众效应”,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美国的马克.布坎南在他的《隐藏的逻辑》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社会理论:社会物理学。他把个人看作是“原子”,或者说是把构成群体世界的基本组成看作是“社会原子”,“社会原子”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股力量,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模式”,而我们理解事物的唯一方式是对这种“模式”进行思考,无论是种族问题、教育问题、金融股票问题、政治问题、娱乐时尚问题,都要首先对群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
马克.布坎南认为,社会原子有盲目从众的倾向,而这种倾向根源于我们无意识的“深层”模仿行为和有意识的“浅层”模仿行为,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的:“人之于低等动物的优势之一就在于,人是世界上最有模仿能力的生物”。
布坎南引用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段话:一般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喜欢通过学习和自省来构建自己的观点,然而却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邻居在想什么,接着盲目从众。
布坎南还举出了著名的“阿希实验”例子,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拿着两张大卡片,一张上面画有一条垂直线,另一张画有三条相似的线,他让实验者看完两张卡片后,说出三条相似的线条中,哪一条线和垂直线一样长。阿希把其中的两条线画得长短不一,长度的巨大差异足以让一个小孩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阿希在做这个实验时,给实验者下了一个圈套,就是让一些“托”假装实验者,让他们故意说出错误答案,看是否会影响到真正的实验者。实验结果叫人吃惊,单独测试时,真正的实验者没有一个人答错,但他们听到其他人说出的答案是一样时,即便知道是错的,但往往还是会跟随大多数人,也说出了错误的答案。
从“阿希实验”中,我们发现,我们社会中的从众倾向非常强烈,以至于那些有理智、有良心的年轻人也愿意颠倒是非黑白,这一点十分令人担忧。
布坎南指出:作为个体的我们,出于融于周遭世界的本能的种种行为,制造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并反过来影响我们,把我们推向另一个方向。我们被拽入社会的洪流中,与此同时,这股洪流的力量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诱惑力。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总是倾向与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或态度,以证明自己并不孤立。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的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赫伯特(Herbert)在研究从众现象的时候,提出从众的历程,认为人们发生从众现象的时候,通常会经历下面几个阶段:
1,顺从:个人为了避免因为不从众可能会受到团体的惩罚,只好顺从于团体的决定,这个阶段通常是“口服心不服”。
2,内化:在顺从的阶段中,个人的自尊会受到打击,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居然为了逃避团体惩罚,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于是个体开始相信团体的意见是正确的,开始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向团体的价值观靠拢,此时,个体已经接受团体的意见或行为。这个阶段已经是“口服心服”。
3,认同:个体的价值观已经符合团体的价值观。严格说来,此时已经不能称为从众了,因为此时的个体就等于团体,个体所表现的意见或行为,均能符合团体的想法。
从众效应是一种追随别人的行为的常见的心理效应。这种效应有时是积极的,如别人献血你也去献;有时是消极的,如看到别人在公园摘花,自己也跟着去摘花。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中国人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十字路口,红灯亮了,路面上没有车辆行驶。这位中国人习惯性地穿越马路,走到一半突然发现前后没人,回头望去,外国人全部秩序井然地站在原地等候,其中一人诧异地看着他:“你有毛病啊?!”这位中国人脸刷地红了,羞愧地退回到人群中。几个月后,他回祖国探亲。一次在一个十字路口,照例的红灯亮了,路面上没有车辆行驶。他站在原地等候,却见周围的人全部若无其事地横穿马路,其中一人诧异地看着他:“你有毛病啊?!”这位仁兄愕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