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参加了初高中六年同学的婚礼。
出门走路就会感慨良多。也许是因为云南大理和陕西汉中的千里姻缘。也许是婚礼上乡人特有的质朴和谦卑。也许是那一句多年未曾听过的出自乡邻老者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瞬间体会到的生而为人,立于天地间的高贵,同时为人子女又该有的谦卑。也许是因为同窗多年,彼此却并不相熟但一直觉得特别,而今散落天涯,各自青春的老同学。
依然记得宴席上,那里的人以为我们从云南来,叫我们大学生,心里还是窃喜年轻。初出茅庐,还不是很世故,不够完美,但是那么真实。
昨天在亲戚家,对着一桌可口的饭菜,被老人招呼到“入乡随俗”,一时间就差没喷饭。在很久不见的老一辈人眼里,对于故乡我也是陌生了。
正月里迎来送往,也遭遇了亲人们的各种关心,无论嘴上怎样躲闪,对于曾经的抉择,心里却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旧历年过得安稳、平静,没有见上的人也相信未来可期。这里到今日已算完满,下一站,亦是归处。
今日读到朱淑真《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觉得写得很美。火树银花,月上柳梢,不早不晚,亦是心安。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只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一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