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完逻辑思维训练营第五第六课,觉得那个老师讲的内容,基本上就是简单逻辑学里面第三章逻辑原理的内容。他讲的这个基本原理,书本上其实也有,但是他就结合了例子。一些中国古代的古典书籍里面的例子,国内的例子。我觉得这个老师的讲课有点太过简单了,他应该加一点,可以给我们练习的作业布置。我认为逻辑思维是需要通过运用,才知道自己有没有理解的。我看完简单逻辑学里面前三章,我会觉得自己思考需要更严密,言辞需要更谨慎。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例如有一天,我儿子跟我玩游戏,说输了的人要洗碗,但是呢,嗯,我们当时只是约定了,洗碗没有说要收拾桌子,所以当他输了的时候呢,他就跟我说,我们只约定说洗碗,那我就只负责洗碗,桌子,我是不会收拾的。这样一个非常平常的日子呢?让我想到就是你说话无论对着谁,都要有一个准确限定的,定语,强调你要表达的指定事件。因为每个人的观念和主观事实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我要洗碗,这件事情是,包括了,收拾桌子并把碗洗干净整理好的。而在我儿子的观念,你洗碗就只是,把洗碗盆里面的碗给洗干净这一个过程。在我们各自的观念里,我们指的事情,其实并不完全是一件事情的?这就是一个我能想到的关于,事件事实和观念之间的一个关联。
因此我现在更注意就是事件,和事实,以及,观念,主观事实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区别。我觉得这也算是我看完这个书,和听完这个课以后的一点小收获。可见我们平常说话是,都很不严谨,然后思维也不是很周密,我觉得是中国人的一个思维习惯的问题。
其实我看了三章这本书,我觉得我回想起来,这些内容在我们高中的时候,讲哲学的时候,其实也有提到过,甚至他会讲得更多。但是往往他讲这些哲学内容的时候,会有很强中国特色的。我更觉得,在高中时代学的政治哲学,那是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但现在回头你再去学,再去仔细思考,单单是关于逻辑这个部分,你会发现自己更谨慎地思考问题。知道要罗列事实,事件和自己的观点,然后想自己的观点,跟事件和事实的关联,是否逻辑正确。
以上就是我关于课程和阅读的小体会,跟同行者一起学习,可以不停进步。我希望自己不但对世界问题有好奇心,还有责任心。现在也算是锻炼这个责任心的历练过程。未来要进行为期两周西北之旅,在路上学习,希望可以同步作业,期待大家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