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上官皇后:《汉书》和百度你们知错不?

无奈之下,上官氏和自己的姥爷霍光拥立李夫人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可惜刘贺不争气,在位27天,其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为庶人,史称汉废帝。

这样一来大汉王朝的皇位就空着了,于是上官氏和霍光又在汉武帝的儿孙中搜寻了一番,终于找到了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于是将18岁的皇曾孙刘病已迎如宫中,先封为阳武侯,随后即皇帝位,后改名刘询,他就是历史上的汉宣帝。

这样一来大汉又有了皇帝,15岁的上官氏就是汉宣帝名义上的祖母,至于怎么称呼呢?

其实这个真的很为难,首先汉宣帝比上官氏大三岁,其次汉宣帝的第二人皇后霍成君又是上官氏的姨妈,真的是两头为难。

作为三家收到好评的私修国史《汉书》其实也很为难,甚至还出现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汉书·宣帝纪》明确记载昌邑王刘贺登基后尊上官氏为皇后。

“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尊皇后曰皇太后。

但是到了汉宣帝登基后却交代的很模糊,没有明确交代汉宣帝怎么称呼叔祖母上官氏,只是含糊的一直说上官氏为皇太后,并不是太皇太后,可能是关系太过尴尬不便明说。《汉书·宣帝》有三处记载——

1.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2.十一月壬子,立皇后许氏。赐诸侯王以下金钱,至吏、民鳏、寡、孤、独各有差。皇太后归长乐宫。长乐宫初置屯卫。

3.冬十二月甲戌,帝崩于未央宫。癸巳,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不过《汉书》在《元帝纪》中明确说了汉元帝尊她为太皇太后,摘《汉书·元帝纪》如下——

1.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2.六月,立皇子舆为信都王,闰月丁酉,太皇太后上官氏崩。

这一切倒是合情合理,毕竟古代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可是到了《汉书·外戚传》又推翻了这个说法,说宣帝继位后直接尊上官氏为太皇太后。

《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皇后立十岁而昭帝崩,后年十四五云。昌邑王贺征即位,尊皇后为皇太后。光与太后共废王贺,立孝宣帝。宣帝好位,为太皇太后。

《汉书》前后如此矛盾的让司马光都看不下去了,在《资治通鉴》中直接将《汉书·宣帝纪》内容中的皇太后改为太皇太后。

《资治通鉴·汉纪十六》:“太皇太后归长乐宫。长乐宫初置屯卫。〔汉太后常居长乐宫。太皇太后自昌邑之废,居未央宫。今宣帝既立,复归长乐宫。乐,音洛。〕“

而无知的百度竟然说汉宣帝和上官皇后以母子相称(相差两辈,上官氏还比汉宣帝小两岁,宣帝第二任皇后是上官氏的姨妈),笑得我昨晚上一夜没睡好!

我大汉民族向来讲究礼仪,怎么会乱了辈分呢?

母子相称的倒是北魏的孝文帝和其祖母文明冯太后,北魏朝臣杨椿以“母子”来称谓孝文帝和冯太后的关系。

吾兄弟自相诫曰:「今忝二圣近臣,母子间甚难,宜深慎之。又列人事,亦何容易,纵被瞋责,慎勿轻言。」——《魏书·列传第四十六·杨播附杨椿传》

总体来看汉宣帝不可能尊自己的叔祖母为皇太后,太皇太后才是对的,所以上官氏是中国最年轻的太皇太后(15岁)。

参考文献:《汉书》、《魏书》、《资治通鉴》

【本文由“最爱肉丸子先生”发布,2017年11月17日】

(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转载必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讲到汉宣帝刘询继位,霍光想把小女儿霍成君嫁给宣帝,但宣帝不忘故人,仍然立许平君为皇后,今天我们继续讲后面的故事...
    激流堡公爵阅读 5,189评论 7 11
  • 原文 当你认同自己的类型之后,会不断对自己心理暗示来强化自己的类型。 思考 这一篇说的是人际关系中的“鹰派”,也就...
    晓晓you连阅读 1,475评论 0 0
  • 真的是心态爆炸的一次,真TM的很生气,很久很久没有烦自己过了。 事情起因应该就是睡觉睡到肚子饿起来准备好烧饭,烧好...
    只喜欢橘子的酸味阅读 2,224评论 0 0
  • 打字的时候,我正搭乘火车。我趴在桌上,眯着眼:火车在晃动,铁轨在轻吟,旁边的乘客打着电话——这些声音很轻,我知道身...
    Hessey阅读 5,218评论 0 0
  • 也许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你我未曾改变,但岁月的年轮会一天天在我们这里刻上年轮,当然,有句话不是说了吗,人的大部分时...
    文小鱼阅读 2,2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