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rd your thoughts, they become words.
Choose your words, they become actions.
Understand your actions, they become habits.
Study your habits ,they mould your characters.
It will be your fate.
重看《少有人走的路》时,想起上述这段话。我们的思想常常影响我们的言行,进而影响习惯,塑造着我们的性格,也往往成为我们的命运。
书中作者对友谊、爱的看法,让我思考了许多,也重新审视自己对它们的片面看法,更新头脑中的观念。
“友谊须以爱为出发点,适当地指责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以前傻傻的我,总以为友谊意味着永不冲突,不会一语道破对方的缺点,害怕影响两个人的关系。以为在一起开心愉快的友谊,才可天长地久。
这样的看法,一直作为我与人相处的指导原则。
当我看不惯好友的所做所为时,我都不敢指出来,只能默默忍受。比如想和好友好好交流的时候,她却一直玩手机和别人聊天,我常常不敢说不要看手机,快和我聊天之类的话,而选择无视她的这种行为,然后自己心里就有疙瘩了,也就影响了后续的友谊发展。
有时聊天时,好友的一些观念在我看来,过于片面狭隘,可能会影响她之后的一些选择,我却没勇气指出来。我内心好害怕说出来一些负面的话,或与对方观点不一致的话,会使对方生气。
通常,当我想向一个人提建议时,心里上是希望对方好。往往是我对他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后,我才小心翼翼地提出来,或者对方遇到的困境正是我经历过的,能给出有效解答的,我会比较乐意说出来。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很胆怯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怕自己的眼界狭隘,思考不足,经验不足而给别人提供错误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害怕对方生气。
正是这样的担心和害怕的心理,导致我更喜欢给别人鼓励赞美,所以在很多朋友同学的眼里,我似乎永远阳光开朗,充满正能量。也正是朋友们的这些评价,影响了我对友谊的片面看法,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恐惧。
生活中渐渐发现,这样维系下来的看似和谐的友谊,表面上牢不可破,可实际上弱不禁风。看到书中对友谊的认识,我才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为什么我就是如此害怕别人生气呢,不想有冲突,想要努力维持和谐的状态呢?
我不断检索以往的经历,试图寻找对生气的这种心态产生的原因。
想起来高中时爸妈的多次激烈争吵,他们甚至有离婚的想法,我没有参与,只是和弟弟在一旁看着他们吵架而一起哭泣,或者各自回房间做作业,当做不关自己的事。
可能当时认为生气吵架是件很不好的事情,生气吵架代表你不爱我了,你不喜欢我了;代表着父母可能会离婚,关系会随之破裂。
大概因为这个原因,我今后一直努力避免生气的场景出现,害怕关系的破裂。
而如今,我觉得应该及时更新这个想法,实际上生气的根源往往是你在乎的人和事与你内心的期望不符合。你只会对你在乎的人事生气,你不会对街上的陌生人,路边的石头生气。况且生气生的只是一时之气,证明别人在乎你,偶尔的争吵也可能有利于感情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下次有人对我生气,我必定是一阵窃喜啊哈哈。
与人建立友谊,是学会与人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很多时候,以爱为出发点,我们能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书中这句话,同样在友谊中也很需要。
友谊绝对不意味着永不冲突。那是个多么片面的观念,要知“友谊须以爱为出发点,适当地指责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PS:原文发布在个人微信公众帐号:星光号列车,欢迎关注上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