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给客人找一块镶嵌水滴吊坠的琥珀料子时,杨书曼拎着一兜零食进来了。
只见她一脸笑盈盈,眼睛都快弯成了月亮,一副“我来混吃啦!”的表情,连贯性动作把零食往桌子上一扔就窝进了沙发里,边看着忙碌的我边说“今天本来要被我妈叫去三舅家吃饭,我就借口说要给朋友过生日就离家了,然后就到你这里来了,今天你得管我吃喝。”
“遵命!家宴逃兵!”我笑她。
书曼是我的大学同学,并且同宿舍上下铺,关系要好,情同姐妹。毕业后她父母要她找个稳定的工作,这样好找对象,所以她就考入了本地一所中学当老师。
书曼不喜欢去她三舅家,自从参加工作后,更加的不愿意去了。难得去一次,回来就要跟我在微信上吐槽她三舅家孩子的教育问题,以便帮助治愈她憋坏了的教育者之心。
她几年前就问过我说,你见过一个八岁大的孩子还要大人追在屁股后面喂饭的吗?我三舅家那小儿就是,从断奶开始就追着喂饭,边吃边玩,他妈还每顿专门给他弄小灶菜——他爱吃恰好家人不怎么吃的菜,每次吃饭他自己端着饭碗坐在电视机前,不上桌也不学餐桌礼仪,父母也由着他去。我当年是这么回答他的,看电视吃饭的见多了,顿顿按小孩要求做菜的没见过,我以后要养小孩,才不把他当祖宗供着,必须按时吃饭,不得挑食,还得教育他不得吃太快或者吃太慢,要是闹脾气不吃,到下一次饭点之前绝不给饭,饿两次就学乖了。我觉得新手爸妈都可以学学这一招,虽然这是个纸上谈兵的未婚家伙说的。
从书曼如此抗拒去她三舅家,便知道她那个娇生惯养的小表弟怕是越发骄横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又免不了犯职业病,犯病不利于家族和谐,她父母也总跟她说别掺和别人家事,省得别人不听劝还记恨你,她便不敬,而远之。
书曼的小表弟我倒是见过一次的,那次我陪书曼去她三舅家看望她的外婆。小表弟虎头虎脑,挺可爱,个子也比同龄人高些,见了陌生人,不知道是害羞还是怎的,并不与人打招呼,不叫姐姐也不说你好,你与他讲话,他眼睛是不看你的,你如果不亲眼见到,还真不敢相信一个六年级小学生与人谈话沟通居然还这般模样;我主动示好送他礼物,他不说谢谢便拿了去,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直到我们离开他家,他也没有出来过。我苦笑着朝书曼摇摇头,她也朝我耸耸肩,说道:“他父母只要求他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的问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说了也没用。你不知道,他还会打他妈妈的,比如要是约定好了写完作业给玩手机游戏,恰巧遇上他妈正使用手机谈事情不方便给他,他就会表现得极其不耐烦,嘴巴不停地咦咦昂昂念叨,还带着哭腔,说他妈妈不讲信用,说到不做到,到最后就是抓他妈妈的头发,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哭腔嘤嘤一边一巴掌一巴掌打过去,他妈对他脾气是好得变态了,换做我,几巴掌甩过去让他知道什么是娘的威严,他妈从不与他较真,每次只顾去处理自己的事情,被纠缠得不耐烦了,就大喊我三舅的名字,叫他来管管他儿子,这小崽子还是怕他爹的,他爹一来他立马就焉了。”
书曼像讲一个别处听来的故事一样平静叙述,我却惊讶得半天说不上话。
书曼的小表弟毫无疑问是一个熊孩子,一个混世小魔王,同时也是一个被溺爱的,且浑然不自知的受害者。
这世界上溺爱孩子的方式千奇百怪,溺爱出来的孩子性格却惊人相似,都逃不出任性、骄纵、蛮横、霸道、自私、不体贴、不感恩、不温暖……如果不及时纠正错误,只怕是后患无穷。
一个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溺爱之下的孩子长大了,他们制造麻烦的能力越来越强,日渐衰老的父母除了苍白无力地谩骂孩子白眼狼、讨债鬼、白白养育疼爱你之外,还能做什么呢?好像,无论选择做什么都为时已晚了,羊已是狼,狼是要吃人的,父母晚年的清福就是他们的第一道菜。
爱是没有错的,而溺爱是罪,大罪,是父母自私的自我补偿行为,是很难找到解药的慢性致命毒药,一旦毒入骨髓,唯有毁灭,就是这么可怕的恶果,而很多人却分不清爱和溺爱,也懒得去理一理、分一分,只觉得自己给孩子付出是没有错的。
人之初性本善,从一个粉嫩婴儿长成了蛮横无理骄纵跋扈的人,甚是有的人最后沦为阶下囚,这当中,到底从哪里就开始错了呢?真正的凶手正是养育他的人才对吧?因为溺爱最终买单的是孩子、和孩子产生社会关系的其他人,以及,其他人的至亲至爱们。
关于溺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了解、反思、防范的问题。
最后祝你都能圆满,都能说出:“生而为父母,我不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