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岁月|我屏蔽了曾经最要好的闺蜜


“诉诸于人――对这一手段我不怀有任何期待。不管诉诸给谁,恐怕终归不过是被精于世故之人口中那世间常理所反复劝说而已。”

——太宰治



《人间值得》,近来一直沉浸在这本书中,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书中直白的表达方式,不拐弯抹角,也清晰地讲述了很多人生哲理。

其实再仔细想来,好像看这本书有点过早,又或许不早,早一些懂得总比事后再后悔强吧。

就比如,“当你想要‘遵从内心而活’,你就会发现自己不会被外在多余事情所困扰。”

几天前,一个中学时很是要好的朋友,应该说是闺蜜,突然给我发来了消息。

她亲昵地称呼我,然后很直接地问我在哪里读书,再往后聊,或者可以说是叙旧,但其实不超过三分钟就结束了。

我们已经三年没有见过,也没有聊过了。

再听到那一声像过去那般的称呼,我不是一种久违的熟悉与亲切,而是陌生感。

她说不知道为什么之后我们就没有了联系,而且也好久都没有见过了。

其实不止她不知道原因,我也不明白,或许是时间太残忍,它消磨了太多的感情,一点都未曾让我们有所察觉。

记得在学校时,我们曾一起吃饭,一起回寝室,一起做着每一件事。印象里,好像我还在她某次失恋的时候去找过她的前男友理论。

明明什么都不懂得,还是冒着一股傻气去了,仿佛那时候就认定了她会是我一辈子的闺蜜,我愿意为她做一些我所能做到的事情,想保护她,也想让她快乐。

殊不知多年后,我们竟变成了没有什么话题可聊的"陌生人"。

我不责怪这段关系的消失,却唯独抱怨时间太快,我们还没来得及一一兑现当初说好的约定,时间就将我们最好的友谊打破了。

三年前的聚会是我们毕业三年后的第一次重聚,三年后的今天,我们竟变成除了偶尔在朋友圈或是微博见到彼此的动态外再没有了联系。



我说过,我不是一个决绝的人,可唯独于她,我决绝了。

她说:你一直不发动态啊?

我回:不是很喜欢发,感觉也没有什么可发。

事实相反,大大咧咧,隶属话痨一族的我,很是喜欢分享自己的喜与悲,不止在朋友圈,还在微博。

而她未曾看见的我,只是因为从那次聚会过后,我便将她拉入了不可见的标签当中。

曾经写过一条微博,是这样的:

如果朋友圈再也没有看到我的一点动态

别怀疑,那一定是我把你屏蔽了

因为那只是以前

而我们的现在不是以前


之所以会选择屏蔽,大概是因为我想在她那里保留我最后的、也仅有的一丁点儿自尊。

说实话,我忘了她在那个不可见名单中滞留了多久,也有些忘了与她的曾经到底有多么亲密。

或许有一种友谊需要用联系来保鲜才能维持如初,而有一种友谊则不需要借助这层保鲜膜也依旧可以见面打闹聊天互怼,而我与她可能恰好就是前者。




如今最为要好、与她同阶段相识的朋友(不,应该称为姐妹),我们九年依旧。

还在校园时,我们关系倒没有那么亲密,但真正可贵之处是在九年过后,我们依然可以用最自然和最亲近的态度与对方聊天和见面,也无需顾虑别的。

我可以随时约她去逛街,纵使无聊地在某家餐厅坐上一个下午,也总有聊不完的话或是拍不完的照片。

偶尔在微博的评论区互相打闹,或是在朋友圈评论区一起嘲笑曾经"欺负过"的同桌DW同学,不抱怨,不生气,更不会因此而不再联系。

这大概就是我所认为的最单纯的友谊了。



凭借智能手机交流的时代,终结了多少友谊?又或许是我们过于责怪了网络,而忘了安排与曾经要好的她与他出来吃一顿饭。

我多么希望有一种友谊可以不被时间消磨,也就有多希望很多年过后,仍然可以随时与那个曾经最好的姐妹约一次。


陈果曾说,“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一份真挚的友谊真的太奢侈了,但如果遇到一个很是合得来的朋友,不管是女性朋友,还是男性朋友,就好好珍惜一次吧。偶尔也趁着学习或是工作的闲暇,发一通消息过去询问一下近况如何,嘘寒问暖总比不闻不问要强,你觉得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