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已发,寒气未退。
那绵绵不绝的雨更添加了几分冷色,桃花、李花的花瓣上还挂着泪珠般晶莹的水珠,瓦砾也汇聚了水珠大颗大颗地滴落下去。
家里没有什么可吃的了,而现刚刚才到耕种的时节,几个孩子在屋里闹腾,母亲却恬静地在简陋的客厅缝补着衣服,旁边放着一个盆子,接住屋顶漏下来的水,“啪…啪…”,偶尔听到瓦缝漏下的雨珠打到盆子的响声。
“中午给你们煮'小米'饭”,母亲抬起头向我们喊着,我们立刻欢呼起来。母亲称呼的“小米”是指在加工大米脱壳的时候产生的米碎,我们常常称它们为“小米”。煮“小米饭”与平时煮大米饭不一样,首先它要用到家里炒菜的大铁锅,母亲浇上水煮大半锅,撒上盐和放一小勺花生油,烧柴火煮,将近熟的时候,还要揭锅翻几翻,防止粘锅,同时也得到香喷喷的锅巴,这样大半锅“小米”够全家人饱食一餐。
“小米饭”将熟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就拿着碗筷干巴巴地在锅旁边仰着头等着,时不时问妈妈,“熟了吗”?“等一会,等一会就好了”,母亲耐心地回答我们。
终于开锅了,“一碗、两碗、三碗…”母亲慈善的脸上微笑着,一边帮我们盛饭,一边叮嘱我们,“烫!慢慢吃”。我们哪里管那么多,那诱人的香味早已让我们流口水了,先喂一筷子进嘴里,香浓软糯,米香参合了油盐的滋味,我们吃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就一碗香喷喷的饭就吃完了,把胃填得饱饱的、暖暖的,外屋的寒气感觉瞬间消失全无。
嘀嗒…嘀嗒…雨好像从来没有停过,但我们因为母亲从“小米饭”传递出来的温暖而从来没有焦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