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现象,很多资深的教授都是饱经诗书,可是想要发表论文,还是要再去翻资料,既然脑子里装不下那么多知识,还要频繁的翻书才能写论文,哪又为何还要读书?
有一种说法,读书只是为了照亮一下远方,这样走起路来不至于看起来那么黑,仅此而已。我感觉,读书更像是一种抓手,就好像人生没有说明书一样,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没有标准答案,最起码书是古往今来智慧的结晶,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书是一回事,读书又是一回事,读不读,书都在哪里。读书仅仅是多了一种工具,可以提高人生的效率,因为人生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读书的基础不是原理而是丰富的知识。
举个例子,学习一门语言,语法掌握的再熟练,没有相应的词汇量,也不算掌握这门语言。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太严谨,知识是知识,力量是力量,知识咋就是力量了,读书也是一样,运用好书中的内容,才算运用好这个人生的工具。
读书不是为了记住,不是为了占有,就是为了在黑漆漆的远处,为自己多点一盏灯。远处的灯多了,我们精神世界才会被撑大,世界才会把自己的样子给我们看。远处的灯多了,我们才有能力重塑一个自己想要的世界。远处的灯多了,我们到了那些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心里就不慌。
读书有啥用?说有用也有用,说没用也没用,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用。没有谁说一定要读书,读书只是多了一次加速人生列车的机会,也许前面是坑,也许前面是宝,究竟是啥,只有上帝知道。
最近读书的情况:《穷查理宝典》分上下两策,理论篇读完,实践篇还没读,《中国优势》刚到手,读了一章。《超越感觉》中文版还在路上,获益良多。每一本书都会悄悄的告诉我们还有哪些的书还不错,这是个无限游戏,只有读书才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