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鲤——用最通俗的语言为你梳理情感困惑、分享成长方法。用温暖治愈,用通透养心。
婚姻的千万种模样,藏着同一种考验。
在婚姻过程中,有闪婚、有裸婚、有试婚,更有跨国婚姻。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罗阿说过:
美满的婚姻不能光靠心灵的一团爱火,还得有大脑对爱的冷静思考,才能年长日久的延绵下去。
一段婚姻不能只靠心中的爱意,还得去思考怎样去爱,才能够幸福美满的过下去。
在这些不同的婚姻中,有的夫妻能够互相帮助,而有的夫妻却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感到越发疲惫。
那些让婚姻变得越来越美满的夫妻,会被婚姻反哺,不断进步。
而那些因为婚姻感到疲惫的夫妻,就会被婚姻反噬,让彼此痛苦不堪。
那到底是什么才造就了这么多错失彼此的婚姻呢?
冲动的代价和分开的遗憾
有时双方离婚或许真的是缘分耗尽,但是有的离婚却是情绪上头时的结果。
心理学中有一种“建设性冲突”:指关系中即使存在分歧或争吵,双方也能以尊重为前提,聚焦问题本身而非攻击对方。
一段好的关系,不必强求永远是温柔细语;适当的争执反而像催化剂让彼此在磨合中愈发紧密。
那些因为一时的争吵而选择离婚的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就积累了很多的痛苦。
一吵架就冷暴力对方,谁也不低头,只会回避问题,时间久了,两个人的情绪就释放不出来。
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出来,然后离婚。
两个人之间,不妨把心里的委屈、痛苦、焦虑都摊开讲给对方听,彼此既能在倾诉中获得安慰,也能在理解中更坦诚的表达心意。
每次解决问题后的和解期,彼此的信任感与亲密感都会在理解中慢慢滋长,那份爱意便会扎得更深,也显得更真挚。
在情绪翻涌的时候,不妨先让自己静一静,把注意力放在问题本身,别让攻击性的话语脱口而出。
一旦说出无法挽回的伤人话语,最终只会让两个人都困在后悔里。
所以要记住:争吵的时候要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把对方解决掉。那具体应该怎么做?
从“理想化”到接纳:婚姻里的清醒与成长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会戴上自己喜欢的滤镜去过度美化对方,心理学上称这种状态为“理想化”,也叫 “积极错觉” :
“我们总渴望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人,一个眼神便知心意,一句话就能共鸣。”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于是我们挑啊挑,终于选到了自己满意的对象,找到懂我的人,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是最终发现自己找的那个人,没有想象中那样子懂自己,他不上进,也不够温柔。
以前觉得他体贴、善良、对自己好,可现在对自己的一句关心都变得敷衍冷漠。
以前看他哪哪都顺眼,现在看是越来越讨厌。
之所以会陷入这种困境,根源在于我们接受不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关系初期,我们总会给对方套上自带的“美颜滤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滤镜逐渐褪色,那些被忽视的缺点就会慢慢浮出水面。
当我们发现自己爱的人不是自己所期待的那个样子,就会失望。
所以会有人因为对方的不完美而提出离婚,可真的到了分开后,会发现: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自己。
自己执着的完美,不过是从未存在的幻影。
婚姻本就是一面诚实镜子,既照见对方的棱角,也映出自己的执念。
真正的相处,不是强求对方成为心中那个懂你的人,而是带着对彼此不完美的接纳,一起在磨合中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婚姻不是邂逅满分伴侣,而是懂得拥抱伴侣的不完美,携手描绘属于彼此的满分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