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之义 04

宪问篇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评述:孔子因材施教,子路是个粗人,因此孔子对于他没有要求他很完美。完美是什么?上述四个人,臧武仲、共龊、卞庄子、冉求是从内而外的。而对于并非完美的人,是外界环境出发的。即只需要他在外部环境需要慎重选择的时候能够考虑到什么事情是应该的,什么事情不应该就可以了。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评述:这里讲的还是对于收获和利益,到底是应该拿的还是不应该拿。其评判标准就是“义”,即事情正确的方法和准则。

卫灵公篇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评述:这里给出了“义”的反面,即“小慧”。什么是“小慧”?例如八卦、玩笑、小利益、小聪明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评述:“义”作为君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每一个希望成为君子的人所需要修炼的,也就是掌握在社会中行事的基本准则,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听起来很轻松,但是当面对一个个具体事情的时候,就很不容易了。而且需要一直做,不松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5,394评论 1 16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3,371评论 0 1
  • 01 学而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有...
    故垒千堆雪阅读 8,217评论 0 4
  • 弟子资料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与父亲曾点(曾皙)同师孔子。 编...
    荷荷花阅读 7,181评论 0 2
  • 卡兹猫并不是什么贵族血统的猫,因此它被主人遗弃了。然后他一直在流浪,之后的有一天,卡兹猫不想再去流浪了,他决定去德...
    作家荷堂阅读 608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