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尾开始读《活法》,没想到竟然成为“跨年”之读。我手头拿的是2010年印刷的版本,早在几年前就已收藏,当时粗略读过一遍,却只记住了稻盛和夫这个日本商界奇人,对他的思想和理念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
在经历过自身健康的考验、事业浮沉的洗礼,尤其是读过王阳明心学的点滴和对《道德经》以及儒家、佛家思想的粗浅思考之后,再来接受这位智慧长者的谆谆教诲,原本星星点点的理解记忆才得以串联起来,在脑中逐渐形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 “活法”图。
1、大道至简,无我利他真“天堂”
在本书中,稻盛和夫提到地狱和天堂的区别在于人的内心是否“利他”,而他本人也一直在践行。从为员工谋福利而接手亏损企业、为降低国民话费而参与运营商竞争,到为拯救日航而至耄耋仍奔忙,以及设立“京都奖”鼓励利他者、创办“盛和塾”传播利他理念,可以说,稻盛和夫老人心中有一个美好世界,他坚信“无我利他”才是做人最基本的原理原则,也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2、大道相通,放之四海而皆准
“无我利他”这一理念,并非是稻盛和夫老人所独创,在本书序言中曾提到,老人的哲学原点来自于阳明哲学以及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在读关于王阳明“心学”的书籍时,能清晰地发现王阳明正是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才能身处乱世、驰骋沙场却淡泊宁静。佛家讲利他、孔子主张“仁爱”、老子建议“无欲”“不争”、西方宗教倡导“博爱”,所有这一切,皆在向世人明示一个事实,那就是“无我利他”的理念才是符合“王道”的真理。
前几年电影《秘密(Secret)》以及同名书热销,被称为“吸引力法则”的术语迅速传播开来,该法则告诉人们,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吸引力,一直在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地运动,引导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也在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告诫世人关于“道”的存在,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在介绍他的“家排”理念时也表明其思想来自于中国的老子、认为世间存在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稻盛和夫不止在一个场合提到过他因病悟得人生大原则——“人生是随人的心态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在书中较详细地阐述了因果法则符合大自然根本意志、与宇宙意志趋向“同调”,强调利他的善念和善行是顺应宇宙意志的行为。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凭借这样的哲学理念,王阳明战无不胜,稻盛和夫“从未做过赔钱的生意”。
3、大道随心,强烈愿望显至诚
稻盛和夫在本书中讲述他年轻时听松下幸之助先生讲演的情形,当时松下先生谈到一个经营理念,但台下的听众却认为现实中很难做到而满腹疑问,松下先生自言自语般回答“你必须得这么想”、给了稻盛和夫“莫大的冲击,犹如电流通过全身”。
稻盛和夫认为凡事首先得具备强烈而切实的愿望,这是起点,并且通过他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告诉我们:“能力和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他们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和大小程度上的差异。”并且老人用他亲身的实践教导我们如何使愿望变为现实,包括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等。
老人再三重申: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愿望首先需要达到“痴狂”程度,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才可能达到目的。
4、大道惟德,实践精进显价值
从成就上来讲,稻盛和夫可谓是商界的“王阳明”。王阳明非常反对“枯禅”,他的心学尤其强调要“事上练”;稻盛和夫一直在教导人们“在工作中修行”,他认为,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唯一方法就是勤奋工作、“每一天都极度认真”地工作。
“不必脱离俗世,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炼意志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认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面对浮躁的社会心态和工作状态,老人家这样的教诲可以说是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稻盛和夫先生生于1932年,27岁创办京瓷公司、52岁创办KDDI公司,两家公司均进入世界500强;1997年65岁时身患癌症,手术切除胃的大部分;2010年近八十高龄接手日航、一年扭亏;如今2017年,老先生85岁。这样一位经历丰富、成就卓著的老人,用他的实践成果一次次证明的理念,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实践呢?
注:本文完成于2017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