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发源于唐,盛于宋、明,衰于清代。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所谓茶也,道也便是这个道理。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茶道的研习已经到了一种几近痴迷的程度,更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在我们的认知里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因尔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在这本《懂点茶道》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习茶经验,引经据典把人们印象中高深莫测的茶道一一进行拆解,向读者别开生面的介绍了茶之本来面貌。
全书分为十三个章节从茶的不同侧面开始切入将茶的细分以及饮用之方法以及各类门道一一进行了讲解,是一本从零到一带领人们习茶研茶的茶道工具书。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茶道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也开始仔细思考小小的茶杯究竟为何能够形成一门独道的文化。
首先,茶道是一种待客之道。
古人云:“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淳香的茶,盛放于相得益彰的器皿中才显得圆满。因尔结合经典名著《红楼梦》及作者的个人经验来讲,茶成为了一种接待的理念。在第26回中贾芸到怡红院来向宝玉请安,袭人端了茶来与他,贾芸便忙站起来笑道:“我来到叔叔这里,又不是客,让我自己倒罢。”由此可见,一次请吃茶的言语便把主客之分揭示出来。
也由此我们推断得出结论,喝茶是一个轻轻松松的状态,无论是请客或自用,你习惯了怎么泡,就怎么泡;怎么喝,就怎么喝。除非是一些特别庄重的场合要注意一些行为规范其余的场景就一定要简单纯粹。
当你放松身心毫无戒备时一个“真”字就跑了出来。所谓真情流露,有禅昧。有禅味,道即生。喝茶,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道。
其次,茶道是一种人情世故。我们通常讲喝茶是谈事时的一种氛围情调,茶室清幽人们进行交谈时格调也可把控,谈事时的心情也相对优雅。
最后,茶道是一种文化,茶可解渴清口亦可和胃化食。如在第63回中宝玉说道:“今儿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顽一会子。”林之孝即向袭人等交待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
在第41回,曹雪芹写到贾母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贾母对妙玉说:“我们才都吃了酒肉,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从一杯茶中,足可窥见贾府盛时的富贵。而这种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也足以见证了我国茶之分类繁多,功效各不相同。
综合来讲,茶初为药用,后渐成饮品。在8世纪的中国,饮茶作为雅趣而进入诗歌领域。
在我们传统意义的认知里茶道是对尘世琐事中隐藏之美的崇拜。它教导纯粹与和谐,人际敬爱的奥秘,社会秩序的浪漫精神。茶道本质上是对不完美的崇拜,是在人生宿命的诸多不可能中试图完成可能的一种温良的希图。
茶的哲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美学,因为它同时也表达了伦理和信仰,我们对人类和自然的整体观念。
习研茶道不仅可以修炼人的身心,更可以找到自己的一种价值和方向。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商务人士偏爱喝茶,很多文学大家爱品茶的根本缘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