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读《围城》

来源:百度

《围城》这本书我是在高二的时候买的,那个时候家里管得严,学校也不让带手机,而我生性便不爱“惹是生非”,所以被抓包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偷偷带过手机去学校。为了每天熄灯之后不那么无聊,于是我买了许多书,想着她们玩手机我就看书,心里多少平衡一点。有的书两三个晚上就可以看完,稍微长一点的,一个星期也够了。唯独《围城》,现如今到了大一,也仍然没有看到一半。每次碰了,翻不到两页总会睡着,倒是成了强迫自己睡觉的好工具。

对于这本“新儒林外史”,我愣是看不进去,可能是人生阅历不够,读不出其中的深意。对于故事情节知道个大概,好多书评里面都会说:“刚开始我们都嘲笑方鸿渐,走过半生,才发现自己原来就是方鸿渐。”我没有走过半生,才刚刚走到成年,想来读不懂也是情有可原,这么安慰着自己。近几日再次翻起这本书,竟一口气读了一小半,书中好多细节都是以前没有注意过的。随处可见的讽刺和揶揄,幽默风趣的比喻之下掩藏的是深深的心酸,句句戳人痛处。

“鲍小姐自信很能引诱人,所以极快、很容易地给人引诱了。” 苏文纨的爱情“宛如做好了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 说方鸿渐低价买到爱尔兰人做的文凭证书一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苦涩的黑色幽默。方鸿渐“学成”回国,竟连报社记着都不知他的文凭是真是假,可笑,可悲,可叹,可恨,又可怜。

大段大段的文字中处处是陷阱,方鸿渐行事既是处处算计,小心翼翼,但又浑浑噩噩,莽莽撞撞。这书更多的是从他的视角出发,他看似看透了所有人,但也算不上圆滑,待人接物都十分犹豫,过多的计较利害得失,弯弯绕绕太多了。这本书既是一本现实主义的讽刺小说,自然像极了现实,没有一个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都有自己的缺陷。看惯了网络小说,看多了完美的人设,对于这类赤裸裸的文章,读来总像是心里蒙了一层灰,浑身不自在。

这类书总是不适合青少年看的,但是对于将要接触社会的人来说,意义却也是非凡。希望等到半生以后再来读这本书,不会有那句感叹,希望每个人都活成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方鸿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围城 钱钟书 序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 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
    小团阅读 5,552评论 0 1
  • 关于《围城》最流行的评论,莫过于“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这段评论的出处,是书里引用...
    乐之读阅读 26,917评论 98 756
  •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 这是写在《围城》封面的一句...
    李安知阅读 1,399评论 6 13
  • 读的大部分书都是语言简单的小说,像《围城》这样的文学经典还是第一次读,前前后后用了正好一年的时间读完,所以记录下来...
    Forest_阅读 879评论 0 0
  • 飞泉 山路辗转通幽径,豁然开朗有洞天。 炼丹池里未见丹,一股飞泉落凡间。 ...
    如雨随行阅读 2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