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播放了一则关于“扛货扛出一套房的重庆棒棒复工”的新闻采访视频。视频的主人公,是重庆棒棒冉光辉。2010年,冉光辉一手扛货一手牵着儿子冉俊超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配着照片发的,还有三句特别感人的话:肩上扛着的是家庭,嘴上叼着的是自己,手上牵着的是未来。
这位朴实的重庆棒棒,2009年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来到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当起了棒棒,一干就是十多年。一开始,他们一家人租住在20平米不到的出租屋。经过六年的打拼,冉光辉在重庆的中心地段解放碑买下了一套60平米的房子。从此,一家人终于不用在狭小拥挤的出租屋里生活了。
这则新闻采访播出后,有不少人在评论区称赞这位父亲的坚韧,同时也有不少人表示对于棒棒这个职业并不了解。
而作为一个重庆人,我对“棒棒军”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也正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促使我想要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印象中的棒棒。因为是他们在每一个重庆人民的心里种下一颗坚毅的种子,也是他们见证了重庆这座大都市的发展。
01 印象中的“山城棒棒军”
我是一个不太地道的重庆人,因为我出生在重庆市区下面的小乡镇,而不是在市区。对于“重庆棒棒”的认知,最早建立于火极一时的电视剧《山城棒棒军》。
这部电视由重庆有名的表演艺术家庞祖云、赵亮、仇小豹等主演,讲述了改革开放以后,一群靠体力挣钱的重庆底层打工人民的生活。
这部剧1997年首播,曾在川渝一带非常受欢迎。年幼的我在演员们诙谐的表演中哈哈大笑了很多次,也跟着他们的起起落落伤心了无数次。他们所表现出的底层打工族的艰辛,既真实又辛酸,感动了许许多多的重庆人民。
记得棒棒“梅老坎”的扮演者庞祖云老先生去世的时候,追悼会现场来了很多棒棒、环卫工以及餐馆打工人员。因为在他们眼中,“梅老坎”是他们的代表,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说起棒棒这个职业,不得不谈到重庆的地势。去过重庆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山城。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重庆,需要爬坡上坎的地方非常多。
记得我上的大学里,北区宿舍依山而建,很多同学早上下山上课,即使下午晚上都没有课,也会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待到晚上再回去。因为爬一次山,真的太累了。而如果每次上上下下都刷卡坐弯弯绕绕的观光车,又特别浪费钱。在这样的地势背景下,拿着竹竿和尼龙袋到处肩挑背扛的棒棒军,给生活在山城的市民们带来了很多生活上的便宜。
在过去的重庆,火车站、公交站和各大批发市场,是棒棒们的聚集地。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辛苦的棒棒们,是在我刚进城上大学坐公交的时候。他们皮肤黝黑,穿着解放牌的草绿色胶鞋,拿着一根被磨得光滑发亮的竹竿,看上去都非常健壮。当看到搬着重物的乘客下车,他们就会涌上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我记得那时一般的行李搬运费是5块钱,而我曾经为了省下这5块钱,自己扛着被子、行李还有书走了近两公里走到学校。
尝试过自己下苦力的人,更能理解那些棒棒们的艰辛。尤其在夏天,作为出了名的火炉城市,重庆的气温能到达40度。而棒棒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没有高温补贴,没有退路,想要挣钱,就得把苦与累都化作不断往下淌的汗。
勤劳朴实的棒棒们,以自己的劳动谋生,无上光荣,这是他们留给我的第一个也是最深的一个印象。正如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的那样:
中国发展有潜力,有韧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劳。推动中国发展需要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棒棒精神”。
02 扛起一家希望的“山城棒棒军”
李克强总理口中为中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棒棒精神”,在每一个小家里,也有着重要意义。他们代表了爱与责任的传承。
央视采访的明星棒棒冉光辉,手指因为长期搬货每个指尖的一节都是弯曲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这个小家的顶梁柱。很多人羡慕一个棒棒能在解放碑买房,却不曾去深究他一定要买房的原因。买下60平米的小房子,冉光辉要搬4万包一百五十多斤的重货。这份苦,一扛就是十年。但他说,为了儿子,为了这家,一点都不苦。
父亲用朴实的劳动挣来血汗钱,供养着一家人逐渐走向更好的生活,同时也在儿子的心里种下了积极的信念。在采访中,冉光辉的儿子冉俊超说:
“我爸这个职业其实没有什么,谁都一样,凭的是自己的力气,凭的是自己的能力,怎么都光荣!”
的确,工作不分贵贱,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劳动踏踏实实挣钱,怎么都光荣。从小小冉俊超的这番话里,我们可以猜到,平日里冉光辉一定也是在给儿子灌输正确的观念,告诉他再穷再累也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挣钱,不因贫苦而堕落,也不因职业而自卑。这正是一个父亲能给孩子的,最宝贵的人生引导。
冉俊超在采访中还说,父亲经常晚上回家吃了饭睡一会就又会出去揽活,一直到凌晨三四点才回家,睡两三个小时又要出去。小的时候,他看到父亲生了病还在坚持搬货,很想帮助父亲。可是自己力气太小,帮不上什么忙。现在长大了,很想不读书了去帮父亲分担一些,但父亲给他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读书。所以,他会听话好好上学,希望早日能为这个家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实际上,小小年纪的他早就在为这个家做事了。由于父母工作忙,冉俊超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做饭,只要在家,几乎每晚的饭菜都是他做的。现在冉俊超已经上了初中,力气也比小时候大了些。所以到了周末的时候,只要复习完功课,他还会和父亲一起出去帮帮忙。
重视家庭教育的现在,人人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冉光辉这个外人看来毫不起眼的棒棒,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带去关爱的同时,还教给了孩子责任。比起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冉俊超可能没有丰富的物质满足,但却比那些成天只有玩具陪伴的孩子幸福得多。
像冉光辉这样的棒棒,重庆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棒棒的背后,都有一个小家。而这些勤劳朴实的棒棒,一直在用自己的汗水传递着父母对孩子深切的爱。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传承。
03 即将消失的“山城棒棒军”
随着时代的发展,楼房逐渐陆陆续续安装了电梯,环山公路也逐渐增多。人们搬扛重物的工作,渐渐被出租或者货车代替,棒棒们能接到的活儿也越来越少了。从2011年末开始,就有不少调查报告显示,棒棒军们正在时代的进步中逐步减少。
有的年轻人无法掌握棒棒扛货的技巧,所以转而寻找别的谋生之路;年老的棒棒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不得不放下那根磨得发亮的竹竿;街头棒棒们在汽车和货车间抢生意,全靠运气。如今,回到重庆,走出火车站或高铁站,已经看不到多少棒棒上前揽活了。所以,在看到央视播出的这则新闻时,内心涌出不少感触。
诚然,现代文明的发展势必会淘汰低效的搬运方式,所以棒棒的衰落无法避免。可山城棒棒军们,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见证了重庆这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也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科技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便宜,但同时也让现代人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不知感恩。
记得有一次去公园玩,遇见了一个撒泼的小姑娘,把喝完的饮料瓶子扔在离垃圾桶很远的地方。她的妈妈让她去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她却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我把垃圾都扔进垃圾桶了,那清洁工拿来干嘛的?”这话从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口中说出来,着实听得难受。
《50个教育法》的作者陈美龄,用自己的教育方式把三个儿子都送进了斯坦福大学。在书中,她提到了教育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但现实是,在如此安逸的生活背后,许多人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在工作。道路、水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管理,垃圾回收事务,就连便利商店里的商品也好,也是需要有人去运送的。即便在家里,打扫、洗衣服、做饭等等,全都有人帮忙感,孩子才能安心长大。”
从小时候看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开始,我就隐隐约约有了一些感触。我们便利的生活背后,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人,用他们的努力支撑着城市的运转。虽然棒棒的事业不是公益项目,但却以最真实淳朴的方式,教给当地人感恩。
在重庆,无论你是什么职业,都可能被称之为“老师”,只有棒棒不会。一句“棒棒”,喊出的是一个工种,更是重庆人民对这些劳动人民的喜爱和尊敬。
就像网上流传的一句经典一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对于需要搬运东西的雇主而言,是棒棒帮他们抗下了苦和累;对于需要金钱持家的妇女而言,是棒棒为他们撑起一片天;对于需要爱意包裹成长的孩子而言,是棒棒为他们筑起了一道坚强的后盾。
04 结语
棒棒,对于重庆人民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搬运工那么简单。这一群人,是重庆这座直辖市不断成长的见证者,也是爱与责任的传递者。时光会因为发展而变得迅猛,但棒棒精神所代表的坚韧、责任和爱,永远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褪色。
作为一个重庆人,我由衷地感谢这些朴实的“山城棒棒军”,也由衷地希望他们能在时代发展的节奏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谋生之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意在分享~
我是@遇见阳光的Mia 90后全职宝妈,爱读书,爱生活
愿用稚嫩的文字记录生命中每一个感动的瞬间
如果刚好给你带去一点触动,不胜荣幸